第313章 險情(2 / 2)

當務之急,必須盡快加固堤壩,把決口堵上,才能防患於未然。

險情重大,刻不容緩,周成林聽完險情彙報後,立刻會林開祥和同包點工作人員深入決堤處查看險情。

查看完險情後,周成林讓林開祥召集黨員幹部成立了抗洪搶險臨時指揮部,一起研究搶修方案。一場和洪水奮戰,保護人民生命和物質財產的作戰方案,就在瀏陽河的河堤上開始製定。

就周成林他們聚在一起商討搶險方案的時候,榆陽市電視台的女記者劉曉冬和助手穿著雨衣趕了過來。

劉曉冬他們來河陽縣本來是調查采訪景一郎攜款外逃事件的,沒想到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暴,聽說瀏陽河瀏陽河段發生特大險情後,他們立馬趕了過來,他們一到現場就投入到緊張的采訪中。

當他們看到周成林,立刻朝周成林走過來,想對周成林進行現場采訪。

周成林大手一揮,拒絕了他們的采訪,道:“搶救人民的生命財產,盡快遏製險情刻不容緩,請劉記者不要影響我們的搶險工作。”說完,繼續和指揮部的成員一起商討搶險方案。

就在這時候,消防官兵大隊長羅弘毅帶著縣消防大隊的消防隊伍和駐古武警部隊指導員趙文山帶著武警戰士趕了過來。

羅弘毅和趙文山趕過來後,也馬上加入商討中。

當周成林問大家有什麼建議的時候,瀏陽河鄉副鄉長韓嚴華吞吞吐吐道:“周縣長,我有一條方案,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周成林道:“說。”

韓嚴華建議道:“周縣長,決口太大,水流又如此的湍急,我看堵決口難度太大,目前最穩妥的辦法是邊堵截決口邊向駐古炮兵連求救,讓他們運一部分炮彈過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讓炮兵連炸開東岸堤壩,使洪水向東流,緩解西岸壓力。”

韓嚴華之所以有如此建議,根據是東岸村莊稀少,並且東岸全是山地,村民可以往山上轉移,而西岸不行,西岸一馬平川,全是平原,村莊又多,洪水一旦肆虐,村民連躲的地方都沒有,況且鄉政府駐地及學校醫院等重要設施都在西岸,其損失將遠遠大於東岸。

周成林斷然拒絕,道:“那不行,東岸的老百姓也是人,不能因為主要設施都在西岸,就置東岸的老百姓於不顧,因此,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把豁口堵住,保住所有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那就隻好冒險搶修,下柱子堵截。”趙文山慎重地說。

林開祥不無擔心地說:“下柱子需要人員下水,水流如此湍急,人一不小心就有被洪水衝走的危險,危險性太大,難度也太大。”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趙文山堅持說。

“這很可能會犧牲人。”林開祥嚴肅地說。

綜合所有人的意見,周成林沉思片刻,然後斬釘截鐵地說:“雖然這樣難免犧牲人,但是總比五萬民眾都家破人亡強,就按這個方案辦!”

冒險搶修就地加固的方案是施工難度大危險性大的方案,稍有不慎,就會有人員傷亡。所以,周成林親自擔任前線總指揮。就這樣,一場檢驗人民在非常時期協調配合作戰能力的硬仗在瀏陽河瀏陽河段打響了。

在瀏陽河決堤施工現場,幾十名聞訊趕過來交通民警在疏導交通,幾十輛運送沙石鐵線木杆跳板的卡車來回穿梭,幾百名武警戰士和數以千計的民眾在大堤上搬運編織袋和抗洪搶險物品,為冒險搶修,就地加固堵決口做前期準備工作。

軍用帳篷裏,周成林在地圖前眉頭緊鎖沉思著,手裏的煙已經燃掉一大半,長長的煙灰即將掉落,梅景陽趙剛和羅弘毅及趙文山他們陪在身邊,不時的為他出謀劃策,插上一兩句。

這時,梅景陽接到了一個電話,通完電話後,他立即向周成林彙報道:“周縣長,由於上遊雨量太大,曆山水庫和曆山攔河大壩不勝壓力,省防汛指揮部打電話告訴我們,他們即將下令開閘泄洪,緩解水庫壓力,讓我們全麵做好防洪搶修工作,你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