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昌做夢也沒想到劉一夫會把持整個會場,他總認為自己才是河陽的一把手,是河陽的主宰,河陽是他的天下,隻要他說了,沒有人能反對,也沒有人會反對,也無人能反對得了。他沒想到的是,劉一夫會先發製人,就在他還沒來得及調整狀態去主持會議的時候,劉一夫和周成林已經控製了會場的主動權,自己連任何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劉世昌雖然憋了一肚子的火,但他還必須表現出一把手的風範。他權衡再三,還是同意了劉一夫的提議,同意調整人事,而且是盡快調整。因為,他也看出來了,他再想扭轉時局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如果光劉一夫一個人,他可以反擊。以前在常委會上,劉一夫就是孤家寡人,龍建國從來不來開常委會,即使偶爾參加一次也是不到一半就急匆匆地去工地了。但今天不一樣,今天周成林已經明確表態站在劉一夫的隊伍裏。
由於周成林這個常務副縣長的加入,天平已經發生了傾斜,而且是傾斜到劉一夫那頭。
看到常務副縣長明確站到縣長那頭,已經有人開始動搖,也站到了劉一夫的一邊。
這是劉世昌開這次常委會最大的感受,也是讓他感到最被動的一次常委會。
但是周成林卻又說道:“劉書記啊,既然你同意盡快了,現在常委都在,與其再拖兩天,我們還不如現在就研究,會後就搞民主推薦,省得夜長夢多,再出什麼變故,對誰也不好交代。其實,我們河陽縣在您的英明決策之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績,我們再在人事變革上搞一次大膽的嚐試,我想一定會引起市委市政府,甚至是省委的高度重視和認可的。您說不是嗎,劉書記?”
其他常委也許都誤會了劉世昌的意思,也在一旁道:“是啊,我們就來一次嚐試,讓市委也看看我們河陽在您的決策之下是一支想幹工作的隊伍。我們就連夜研究吧。”
常委們心裏都有小九九,他們知道,在人事變革上,他們雖然都出席會議,都有討論權,但主動權他們幾乎沒有。再說時間拖得越久,也就越多的人找他們,當有人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要是說不幫忙吧,情理上說不過去,想幫忙吧,又沒那能力,與其發生那樣的尷尬事,還不如馬上就把問題解決了,省得將來再出現以前人事變動的那份尷尬,所以,他們都極力主張連夜研究出具體的方案。
劉世昌又一次失算了,他沒想到局勢會發展到連自己一點主動權都沒有,他惱羞成怒,但還得裝成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道:“好啊,既然大家都同意了,我也不能再說什麼。但是,人事調整這樣的大事,不是我們縣委這幾個人就能自作主張的,我們得彙報市委,聽完市委的指示再說。”
說完,他拿起電話,給市委書記王慶民打電話,把會議情況向市委做了彙報。他本來以為市委不會同意立即調整,沒想到他把會議的情況一彙報完,市委書記王慶民立即批示道:“就按你們研究的方案辦,不搞專製,我不能幹涉你們縣委的自由。”
聽完市委書記的批示,他隻好說:“好,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市委也做了重要批示了,現在我們就研究吧。各人都要本著從工作的角度,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把地那些能幹工作會做工作做實事的優秀幹部推薦上來,每個人都推薦,推薦完後,我們再議。”
劉一夫看了眼身旁的周成林,周成林會心地一笑。
河陽的人事調整就像晴天霹靂,響徹整個河陽縣的上空,不亞於十二級地震,把河陽震得地動山搖。沒有任何象征,沒有任何先兆,幹部就做了大規模的調整。先是組織推薦,組織推薦後就搞民主測評,測評後緊接著就推薦,推薦後就唱票組織談話,一場聲勢浩大的人事變動兩天的時間就結束了。
這也可以說是整個河陽曆史上最正經最規範最沒有貓膩的一次幹部調整。在整個幹部調整中,幾乎沒有任何人請客送禮,也沒受到任何的外界幹擾。
這次幹部調整也成了人們議論最多,但也是評價最高,非議最少的一次人事調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