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黯淡,殘陽如血,一縷微風輕柔地掠過,無所去,亦無處可歸,跡象不明。
一抹緋紅的殘雲下,柏檀疊秀,岩幽壁峭,群山環抱的古韻悠悠的千年古刹中嶽嵩山少林寺裏,回蕩著千年不變清脆響亮的暮鼓鍾聲。
此時,少林寺從不對外開放極其隱秘的內院一處簡陋的僧侶禪房中,一老一少,相對於草席坐墊盤膝而坐。
“晨兒,你跟為師修行已經十三年了吧。”一身灰色道袍,慈眉善目的老者,睜開眼,右手輪轉著一串紅褐色的佛珠,氣定神閑的問道。
“是的,師父,十三年前的今天也恰好是這個時辰,晨兒入的寺。”老者對麵一位天庭飽滿,兩道劍眉下一雙炯炯有神深邃的眼睛,豐神俊朗的年輕人語氣恭敬的說道。
“這十三年裏,你也算得上是博覽群書,跟為師修行佛法也有些年頭了。為師想問問你,什麼是修行?”老者頗具深意的看著李晨問道。
“晨兒認為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當以行製性,悟道當以性施行,覺者應由心生律,修者應以律製心。”李晨絲毫不帶考慮的看著老者,語氣平緩的娓娓道來。
“哪什麼又是佛呢?”老者頷首問道。
李晨稍作沉思後說道:“佛乃覺性。覺性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既非無量。若佛有量,既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性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
對這個亦徒亦子的李晨的回答,老者甚為滿意,臉上不覺泛起一抹難以掩飾的笑意。
其實老者此時表現的這般欣慰不單單是因為李晨能說出他研究佛法大半生後才領悟到的佛法精髓,更重要的是李晨這些年研習佛法從不死板的參意經文,完全是靠自悟達到今天這樣的境界。
這個孩子太聰明了,而且悟性和學習能力極強。這十三年來不僅很好的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所有課程,而且熟讀上千本不同領域和年代的書籍,說其知識淵博一點都不為過。
更為難得的是,此子在學習和閱讀之餘,不忘對少林武學勤加練習,十三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如今隱隱有超越教導其武功的師傅悔通大師占據少林寺武功第一人的苗頭。
這些無不讓老者深感欣慰和驕傲。
回想十三年前第一次見李晨的情景,老者記憶猶新。那時的李晨隻是一個尋遍名醫卻依舊沒能根治一身毛病,麵黃肌瘦毫無生氣的五歲孩童,躺在由他母親現今已然成為華夏最具影響力女人之一的林一菲懷裏,要多可憐就有多可憐。
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肉,當整個李家都覺得李晨已經沒有醫治的可能,徹底放棄他時,也隻有林一菲這個母親,還相信著一定會有救治的希望。為此,不顧事業每日守在李晨身旁,為他繼續尋找大夫。那段時間的完全失去理智的瘋狂行徑,也導致被許多江湖郎中給騙了。
但林一菲卻絲毫不在意,隻要有一點希望,她都會爭取。所以,當時整個李家都覺得林一菲瘋了,勸解無效後,李晨的父親以離婚來逼迫她停止瘋狂行徑。可沒想到,林一菲對其一笑,當即一口答應。
莫名其妙的離了婚的林一菲帶著李晨離開了李家,離開了燕京。終日帶著氣息奄奄的李晨在各地遊走奔波著,盡管再苦再累,盡管上當受騙無數次失望無數次,可林一菲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
幾個月的時間裏,母子跑遍了幾乎大半個華夏,始終沒能找到一個可以醫治李晨疾病的醫生。就在李晨病情逐漸嚴重,林一菲曾經固若金湯的相信慢慢退卻,到了真正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的地步時,她那在外人眼中看來完全是病急了亂投醫的跑到了嵩山少林寺。
是的,從小迷戀金庸武俠小說的林一菲,相信神秘的少林寺一定有亦如易筋經這種可以洗伐骨髓、健人體魄的秘籍,有九轉金丹這樣的靈丹妙藥可以就自己的兒子李晨。
少林寺開始不管李一菲如何苦口婆心甚至下跪央求,都不肯收留李晨。恰好這位老者外出遊曆歸來,在少林寺門口撞見林一菲抱著李晨跪在地上。當老者瞧見李晨清澈明亮的眼神中,那一抹完全跟他這個年齡極其不相稱,猶如曆經世事看破人生百態後那份隻有步入耄耄之年的老者才有的寧靜而淡然的神采時,心猛的一顫,被深深的觸動了。
一番詢問後,被林一菲堅定信念不離不棄帶著他尋遍大半個華夏感人至深情比金堅的母愛之情深深感動,對李晨的不幸遭遇更是深感同情。為此,老者懷著出家人慈悲為懷的心境,接收了李晨,答應替林一菲照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