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話的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確立高尚的品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建功立業,再次是“立言”,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者,著書立說。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現。

就現實情況而言,在中國有相當一些商人僅滿足於“立功”,“立言”是不敢的,至於“立德”更不在自己的人生修煉範圍。我們身處的時代最不缺乏的便是滿腔的憤怒和謾罵,知識分子都無法撫平這個世界諸多的不平,那些負責賺錢的商人又何須多說?

因此,我們要感謝本書中出場的這些企業家們,感謝他們讓我們知道人世間還有“聖傑”在,還有努力追求“立德”、“立言”的人在。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並沒有忘記和他們一起共患難的朋友、員工、家人,沒有忘記反思自己,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他們大聲疾呼,把他們對商業與社會最真實、最細微的體悟一一道盡,說出他們身為企業領導人、兒女、父母、學子、政經鏡像透射者以及社會創新分子的心聲。

在管理手段多樣化、信息碎片化的今天,人際關係漸趨冷漠,他們似乎厭倦了激情四射的演講,厭倦了麵對麵的訪談,厭倦了鏡頭前一個個不能展現真實世界的自己。因此,他們更願意通過書信或電子郵件等“無聲的語言”與這個世界對話。而書信的凝練、準確、簡捷、有效、人性化的優勢十分明顯,比開會、演講、發布會、一對一麵談更真誠而實用,它不僅是企業對內對外最有效的溝通工具,而且也是最先進的管理方式之一。

這是一種柔性管理方式,代表了最前沿的“文化治企”理念。傳統的管理理念通常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設之上,這些物質激勵和剛性約束的“硬文化”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了,“軟因素”已經被很多企業管理者發現。他們知道,如果想要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所以,在本書選取的這些書信的很多方麵都透露出企業家們柔性管理的技巧,包括“危機管理”、“團隊建設”、“社會責任”、“人生感悟”、“文化傳承”等。

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精神管理重於物質管理,這便是本書的精神內核所在。作為全球最富創造力與生產力的一個群體,尤其在當下,這些知名企業家的見解完全可被視作這個社會最具有洞察力、最透徹、最深遠的聲音之一。由此,作為承載思想價值體的信件可謂是一種無形的財富,它們為我們展示了這些企業家們在人性、親情、管理、使命等方麵的精神世界,是一部《沉思錄》,更是一部《呐喊》、一部給人心底帶來寧靜的《瓦爾登湖》……

我們認為這些中國商業界的言論和書信文本需要分享,需要傳承。然而如果隻有主幹的樹未免顯得突兀、嶙峋,所以,那些留存並傳述企業家言論的商業財經領域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的回信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這是商業土壤必需的養料,也是大樹得以枝繁葉茂的生命力。

同樣,為了讓你我都能瞧見一個有血有肉的企業家,在編選這些書信的時候我們特地收編了一些能觸動你我心靈,讓我們落淚的企業家信件,它們就是我們的“人生感懷”部分。同樣,為了能更加真實地展現企業家的人生,我們還精心選取了那些處於“走出低穀”的企業家,他們大多有過破產、落魄,甚至是鋃鐺入獄的經曆,盡管他們飽受爭議,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精神世界的追求。他們不斷反思著自己,試圖在精神世界找到自己的歸宿。

最後,我們想要說的是,一個不能窺見自己內心世界,無法了解自己的人是無法知曉這個世界的,更別說獲得他人的理解。這也是我們編寫此書的目的,是想讓我們每個人都能透過這一封封流露出企業家真實內心寫照的信件瞧見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自己對話,和世界對話,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朋友、親人、同事、同學、員工對話。

商業觀察家、新唐智庫創始人張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