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總結過去的20年,陳愛蓮作為創始人,帶領各級萬豐奧特團隊就像“斯巴達方陣”,步調一致,步步為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把一個個美好的夢想變成了燦爛的現實,把一個在兩條夾道當中的工棚裏誕生的項目,打造成為一家擁有實業、投資、置業三大板塊的國際化集團公司,成為資產超百億、規模超百億、市值超百億、員工超萬人的全國百億先進製造業的樣板工程之一。
而集團旗下實業板塊的5個產業當中,上市公司鋁輪轂產業和新材料鎂合金產業已經實現了行業細分市場的全球領跑,新能源混合動力產業、新工藝塗覆產業和智能工業機器人產業也已經實現了行業細分市場的全國領跑。
上市公司的鋁輪轂產業,既有優勢在於它已經以年產4000萬套的規模,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鋁輪轂生產基地,與奔馳、寶馬、路虎、大眾、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豐田、本田、尼桑、現代、菲亞特、PAS、哈雷、雅馬哈等成為長期發展戰略合作夥伴。
2014年7月,當陳愛蓮帶領團隊出現在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的辦公室時,她才得知,萬豐奧特是第一位被豐田章男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待的中國合作夥伴。豐田章男對萬豐奧特將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做到了百億以上,流露出了讚賞之情,非常開心地將一輛自己簽名的豐田超級跑車模型贈送給了陳愛蓮。
但最令陳愛蓮印象深刻的是豐田章男的睿智與謙遜。豐田章男說他小時候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賽車手,2014年6月他帶領團隊參加了德國紐格林24小時耐力賽,並駕駛豐田雷克薩斯超級跑車LFA奪得了冠軍,但他卻非常謙遜地笑著說,奪得冠軍是整個團隊的功勞,他隻是代表團隊上台領了獎,沾了團隊的光。
豐田之行讓陳愛蓮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的崛起與強大,感受到了世界人民對“和平、穩定、發展”的期盼,更是看到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展望未來30年,汽車產業還是穩健增長的朝陽產業。
萬豐奧特輪轂產業由此不斷地複製成功模式,生產基地布局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從渤海灣到東北、從西南重慶到海外印度,董瑞平、李偉鋒、李雲、楊慧慧、朱才林、劉鵬、宋洪科、張蘇君、甘恢琪等一批年輕幹將,帶領團隊不斷提升萬豐輪轂在行業細分市場“規模、研發、市場、盈利、品牌”5個要素的全球領跑。
包括卡達克、鎂瑞丁、達克羅、智能工業機器人項目在內的新領域,則將作為萬豐奧特的新事業融入整個實業板塊體係當中。可以看出,萬豐奧特的實業版塊已經形成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全球的細分產業內,都具有領先者地位。
“確定國際化、大交通領域的產業定位,在相當的意義上就是確定了萬豐未來的戰略方向。明確了這個方向,萬豐奧特未來的決策層完全可以根據這個大方向來確定公司的取舍。但這還不夠具體,在大的方向之下,未來萬豐奧特決策層對於企業的每個項目,還應該有一個取舍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的核心之一就是科技的領先水平,我們必須進一步堅定‘一覽眾山小、再覽眾山無’的科技戰略定位,隻有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代表著未來的方向,才會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這就是為什麼萬豐奧特大膽出手並購鎂瑞丁以及與央企進行戰略合作而誕生的新能源動力卡達克,都是萬豐奧特作為一家企業在既定的“大交通”範疇內,在技術前沿的潮流之上的嚐試。
如果說,每家中國企業的曆史都不過是一個“局”而已,那麼我們會發現有20年發展曆史的萬豐奧特則是一個睿智的布局、對局、破局、創局,並贏得與世界跨國巨頭們一較高低的“萬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