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寫作源於今年5月底,當時王石登頂珠峰,而萬科今年的業績增長又處於一個新高水平,王石和萬科的受關注程度,是萬科19年曆程以來的最高。
不過輿論之中,既有讚揚和肯定,也不乏質疑和追問。王石,自1998年以來,是活躍的地產界人物,有很多方麵被很多人提及,但同時,已經52歲的他,似乎有更多方麵被公眾和他自己忽略了。
事實上,作為一個思考的內容和角度都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企業家,王石很多時候對媒體的發言,以及就萬科許多事件的談話,都是特定語境下的產物,很多時候,並不一定就完全代表他的想法。因為,真正企業經營管理的切身體會,對市場的判斷和預測,都是意會多於言傳的事情。而擅長逆向思維、不願人雲亦雲的王石,既沒有太多的企業哲學和複雜的產業理論體係,也很少願意按照公眾的話語邏輯發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現時對於王石,公眾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誤讀。這是正常現象。
作為一個認識王石與萬科相當長時間的媒體人,我深感,寫一篇親見親聞的王石成長的文章還是很有必要的。其後承蒙媒體朋友們的偏愛,關於王石的約稿和詢問紛至,我也不願意重複舊文,就不斷回憶以及探訪,積極尋找不同角度來反映王石與萬科的各個方麵。直到某一天,在許多熟人和陌生人的提示下,我突然發現,寫一本較為完整充實的王石創業史更為必要。
由於平日采編工作繁忙,我隻能在業餘時間憑借記憶和資料進行寫作,兩個月內出來的第一稿凡30萬字,內容也較為蕪雜。而到了定稿,我還是下了很大決心,刪去了三分之一的內容。
現在的這本書稿,集中講述的是王石和萬科自1994年以來和企業成長發展緊密相關的情節。雖然王石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但是,作為一個少有的企業家,他在商業思考和實踐方麵的建樹更加值得公眾關注。王石除了是一個業餘登山家和極限運動愛好者之外,還是一個難得的董事長和創業家。本書希望能夠重現王石引領萬科前進的很多關鍵時刻,希望能夠揭示王石成功的背後付出的艱辛努力和體現的企業智慧,也希望能夠告訴讀者,萬科的成功絕非僥幸。
中國有沒有仇富心態是最近的流行論題之一。王石雖然不是富豪,但是他強勢的個性企業家形象,多少也引起了社會的討論。我深受王石以及萬科理念影響,自然有自己的立場。不過,我寫作本書的時候,盡量采取個人認為比較接近事實的資料,目的也是希望提供一個較為完整的文本,讓無論是認同還是不認同王石的讀者,對這個絕無僅有的現代商人有更多的認識。
完稿之際,傳來的消息繼續令人振奮。王石先生於今年12月16日動身,計劃在元旦前後攀登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隨後挑戰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王石和他的隊友們有信心在2005年前登遍七大洲的最高峰,實現中國業餘登山者零的突破。這種不斷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在今天物質豐富的社會中,一直是比較珍貴的。而王石的這種冒險精神,和他做企業的穩健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際上,深圳一位潛心研究地產業和王石的某先生的理解給了我一些新的思路。
他認為,王石既是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佼佼者,同時更是一個風險投資家。無論是當初搞貿易公司,做電子儀器,到後來跨地域投資,做萬佳,王石拿手的事情,就是盡量在可控製風險的情況之下,介入那些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的商業項目,從而使之增值壯大,然後不斷套現。而萬科就在這樣一次次風險和機遇輪回、成功與失敗交錯之中不斷壯大。王石也能從這種穩健與激進的不斷平衡之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