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五嶽之首,巍峨雄壯,氣勢磅礴,號稱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來,泰山就是神聖的象征,地處中原東部,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東嶽泰山,有著“五嶽獨尊”之譽。
民間有俗語:岱宗乃宗嶽也,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
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
就算是一統六國的始皇帝,還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當上皇帝之後,首要的就是封禪泰山。
而曆朝曆代的皇帝也亦是如此,當上皇帝,首要的就是要封禪泰山。
不過在此始皇之前,就已經存在過在泰山進行封禪大典。
《史記?封禪書》說明了“自古受命帝王,曷嚐不封禪”、“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
先秦古籍中《管子?封禪篇》的“……昔無懷氏封泰山,禪雲雲;虙羲封泰山,禪雲雲;神農封泰山,禪雲雲……”,由此可見,封禪之儀在“三皇五帝”時便已有之。
這些莫不是給泰山蒙上了一層濃濃的迷霧。
而古今的名人宗師更是為泰山寫下不下千首的,譬如聖人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傳聞佳話,更有詩聖杜甫的:會當淩絕頂,一覽縱山小,更是膾炙人口。
“這就是天梯了,這十八盤還有一個典故,以前皇帝登泰山封禪,這一路上要十八次下轎拜泰山神,這轎夫就一直盼這個時候,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十八盤。”
人群之中頓時爆發出一陣的恍然大悟之聲,導遊之前所介紹的都讓他們對這什麼的泰山,升起了一絲的興趣之心。
倒是人群之中一位麵容清秀的青年男子,臉上露出一絲的不以為然之色。
之前導遊所講的什麼一步登天等等的典故,在他看來也不過是封建迷信,這世間若是真的有神仙,那還不亂套了,隻不過現在講的,的確是有其事。
“不過,這又與何關。”
楚辰自嘲一笑道,他這一次出來,純粹就是為了散心,糾結這些做什麼,當下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隨著導遊繼續往下一個景點走去。
“這裏就是碧霞祠了,這裏的極為神仙極為的靈驗,各位不妨去試一試。”
導遊微微一笑,露出一副神秘的笑容,讓這些遊客,心中不禁一癢,頓時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
對此,楚辰搖了搖頭,頗不以為然,這樣的手段,是一些導遊慣用的手段,他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碧霞祠是一組宏偉壯麗的古代高山建築群,麵積3900餘平方米,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築物組成。整個建築以照壁、南神門、山門、香亭為中軸,左右對稱,南低北高,層層遞進,高低起伏,參差錯落,布局嚴謹。
碧霞祠大殿為五楹,九脊歇山式頂,瓦壟三百六十條,以象周天之數。蓋瓦、鴟吻、戧獸、大脊等均為銅鑄。簷下高懸雍正帝“讚化東皇”、乾隆帝“福綏海宇”巨匾。整個大殿雕梁畫棟,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燦,蔚為壯觀。殿內正中神龕內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慈顏安詳端莊。
而在神話之中,碧霞元君更是東嶽大帝之女,宋真宗時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道經中說,碧霞元君是西天鬥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位證天仙,受玉帝之命,統領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民間傳說碧霞元君能福佑眾生,特別保護婦女兒童,有求必應。
這些重重的傳說,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傳說,對此楚辰卻是不以為然,神話之所以為神話,不就是因為它不存於世。
就算不少的人心裏清楚,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這些人每年來燒香拜神。
在碧霞祠的門外,有著一個瞎眼算命老者,明明已經瞎了的眼,但卻給楚辰一種感覺,其實這人並沒有瞎。
而當他的頭看向楚辰的時候,霎時間,一種毛毛的感覺,從楚辰的心裏冉冉升起。
隨即,立即轉身離去,頭也不回的向著碧霞祠內走去。
過了不久之後,這個瞎眼的算命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低聲喃喃自語道:“時也命也,終究還是逃不過。”
說完之後,有恢複了往日的那副模樣,手不停的敲著桌子,以一種十分有韻律的節奏,吸引著過往的遊客。
一進入碧霞祠,楚辰就見到那尊聳立在哪裏的碧霞元君像,高高在上的模樣,一雙慈悲的眼眸,似乎對來者慈悲的關懷。
就連心中有事的楚辰,在進入這裏的那一刻起,心中所有的煩惱,似乎都全部的放下,心中此刻有的隻有一片的寧靜、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