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營皮箱的路易·維頓公司,在很長時間裏,其銷售量總是穩步不前,公司經理憂心如焚。這天,公司銷售部經理路易斯向董事會申請使用限量銷售法,經研究,董事會通過了他的這項決議。其作法是:嚴格控製銷售數量,即使客戶訂貨量再大,也一律執行“限量銷售”,製造出一種“供不應求”的景象。
有一位日本顧客,3天上門10多次,每次都提出要買50隻手提箱,雖然倉庫有大量存貨,但銷售人員卻聲稱貨源告急,每人隻能買兩隻。許多人聞訊,紛紛登門搶購。“限量銷售”法,正是適應了顧客怕買不到這樣好的商品的心理,從而打開了市場。
“物以稀為貴”,東西少了自然就變得很珍貴。在消費過程中,客戶往往會因為商品的機會變少、數量變少,而爭先恐後地去購買,害怕以後再買不到。
意大利的萊爾市場是一個很有特色和名氣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任何一種商品上市,總是會吸引眾多消費者的眼球,使得很多地方的人紛至遝來,爭相搶購,呈現一派門庭若市、生意紅火的興旺景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紅火的商業景象?原來這個萊爾市場對所有進貨的商品統統僅出售一次,即使是市場十分熱銷的產品也毫不例外地絕不再次進貨經營。這麼一來,久而久之便給消費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即萊爾市場上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買到最新的產品,在萊爾市場上千萬不能猶豫不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也正因為如此,萊爾市場不僅經營狀況一向很好,而且成為馳名國際的“獨此一次”市場。
銷售員如果能好好把握客戶的這種心理,適當地加以刺激,便可以使得客戶認為如果這次不買,就“錯過這村,沒這店了”,使你順利地讓自己的商品獲得暢銷。
此外,在與客戶交談過程中,銷售還可以適當誇大市場信息或者與自己銷售的商品有關的行情,一定要讓客戶知道,這種商品比較暢銷,或者比較緊缺,讓客戶覺得現在就是購買的最好時機。
比如,銷售員可以說:“今年下半年市場的貨可能就會比較緊缺了,因為我們公司現在人手不夠,計劃減少產品供應量。”或者“現在原料價格都漲了,可能過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商品的價格也相應提升,建議您及早購買,別錯失了良機啊”。客戶聽了這些話,他的“物以稀為貴”和“害怕買不到”的心理又會被刺激,下一步,他便會下定決定:現在就買!
蝴蝶效應:細節決定銷量
1979年12月,氣象學家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中曾提到: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有可能是一隻蝴蝶在巴西叢林中扇動翅膀引起的。其原因在於:蝴蝶扇動翅膀,會引起周圍空氣係統發生變化,並引起氣流的產生,雖然相當微弱,但卻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係統的極大變化。
從此以後,人們便用“蝴蝶效應”來指細小因素和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巨大的變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係的現象。
俗話說,秤陀雖小壓千斤。這就是說,一個事物所起作用的大小,不是取決於該事物自身的大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東西,一句無意的話語,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有可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都可能成為“成大事”或“亂大謀”的決定性因素。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極小的部分也會影響到全局。因此,忽視了一個細節,就可能釀成大錯。
家樂福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其業務範圍遍及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家樂福的成功運作,與他們注重細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單是選擇商圈一項,他們就做得細致入微。他們通過5分鍾、10分鍾、35分鍾的步行距離來測定商圈範圍;用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來確定小片、中片及大片;爾後再進一步細分這些區域以及考察某片區域內的人口規模和特征,包括年齡分布、文化水平、職業分布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這種細致入微的規劃和考察,是家樂福一直保持在零售業第一梯隊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