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楊樹主要病害的識別與防治措施(1 / 2)

淺談楊樹主要病害的識別與防治措施

林業水利

作者:那宏誌 劉鵬亮

一、楊樹鏽病的識別與防治

楊樹展葉期的春季,可常看到樹上布滿黃色粉堆,好像黃色繡球花的畸形病芽。嚴重受侵的病芽經3周左右便幹枯,這就是楊樹鏽病。

1、症狀識別 正常芽展出的葉片受侵後,形成黃色小斑點,以後在葉背麵可見到散生的黃色粉堆,即鏽病病菌的夏孢子堆。嚴重時夏孢子堆可聯合成大塊,且葉背病菌部隆起。受侵葉片提早落葉,嚴重時形成大型枯斑,甚至葉片枯死。較冷的早春可在病落葉上見到赭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的皰狀物,即為鏽病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還會危害嫩梢,形成潰瘍斑。

2、發病規律 引起楊樹鏽病的病菌原菌有馬格柵菌、楊柵菌和圓痂夏孢菌。目前普遍承認的主要是前兩種。在我地區,於5月氣溫升高到15~16℃時病芽便陸續出現。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開,經3周左右便幹枯,病芽主要在枯條上部為多。病菌芽陸續出現的時期為4周左右,但大量出現主要在4月中下旬。由於夏孢子的重複侵染,5、6月份為發病高峰期。到7、8月份,由於氣溫不斷升高,不利於夏孢子的萌發侵染,故病害進入平緩期。到9月初,氣溫逐漸下降,隨著枝葉的二次抽發,病害又進入發展階段,形成第二個發病高峰期,到10月下旬,由於溫度不斷降低,病害便停止發生。

3、防治措施 在初春病芽出現時期可以利用病芽顏色鮮豔和形狀特殊的特點及時發現並摘除。摘除病芽要及時,徹底,並隨摘隨裝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揚散;也可以在該時期噴灑多菌靈800倍液以消滅病芽,如果輔以摘除病芽或噴藥措施可有效地控製病害的發生。在發病期間噴灑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等,有一定效果。室內試驗表明洗衣粉液2000倍對夏孢子萌發有100%的抑製效果。及時清除田間病菌落葉,以減少病菌的可能來源。由於夏孢子大多降落在離其產生處300米範圍內,故育苗區應盡可能遠離發病菌的大苗區。

二、楊樹潰瘍病的識別與防治

近幾年各地相繼發生了楊樹潰瘍病的危害,如不加以預防和控製有大規模爆發和流行的趨勢,造成嚴重的危害和損失。楊樹潰瘍病菌通常以潛伏狀態存在於樹皮內,楊樹苗在苗圃中即可被侵染,但多不表現症狀,隻有當寄主生長衰弱時才可發病,發病最適溫度在18℃至25℃,所以春季移栽的楊樹幼苗發病率最高。每年從5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上旬至7月為發病高峰期,發病往往先從樹苗莖部的傷口、皮孔、死芽及凍傷處開始,形成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黑褐色壞死病斑,當病斑橫向擴展圍繞樹幹或枝條一周時,就會造成幼樹死亡和大樹枯梢。

根據國內外有關楊樹潰瘍病的研究結果,樹體內的含水量與發病關係非常密切,當樹皮膨脹度低於60%時發病重,高於80%時抗病性增強。一般來說在河堤、渠道頂郭、圩堤所植的樹比底部所植的樹發病重;淺栽比深栽的發病重;及時澆足水或打泥漿栽樹的發病輕、成活率高;不澆水、失水多的發病重。可以說,水是前期預防楊樹潰瘍病的特效藥,所以在生產實踐中必須圍繞水來做文章,以便更好地預防楊樹潰瘍病的發生,具體要做到嚴把“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