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陽嘉,“謝年”一般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八至十二月三十。 謝年時,家中長輩先將八仙桌放置屋簷下,後點上一對大紅蠟燭,再在桌上放三茶六酒、年飯、饅頭、紅餜、齋米和肉桶。肉桶裏盛有煮熟的肉和雄雞,雄雞上插上筷子,並在旁邊放兩個雞蛋。接著家中長輩望空祭拜,三拜九叩,祈求來年吉祥,再焚燒錠帛,鳴放鞭炮,灑酒於地,將插在“口福”上的筷子拔去。謝年後再祭祖宗,即“拜太公”。祭祖前點香持燈籠往祖宗埋葬方向的路邊“迎接”祖宗進門。酒斟三巡,後供飯,再擱筷子於飯碗上,表示供膳已畢;後三拜九叩,向祖宗祈福,焚化錠帛,後將酒澆在錠帛灰上。
當時認為“謝年”是封建迷信活動,1958年以後已經絕跡,上麵不讓搞,人們也無心搞。現在生活好轉,人們又想起謝年,但不敢公開,隻能在家裏偷偷搞。
當龔德興走進申智才家裏時,劉穎芝正在謝年,申智才和孩子們在旁邊看。
龔德興見劉穎芝一本正經地舉著香“接祖宗”,樂了,直想笑。但“接祖宗”是很莊嚴的事,不能來生人,更不能隨便話,因此龔德興咽下想的話,忍住笑,退出門外。
申智才見了龔德興,忙走出來,又因被他撞見謝年,臉上有些掛不住,:德興,你來了,我還正想著到你家去呢。穎芝非要謝年,我是不相信的。
龔德興笑道:應該應該,這是我們的化傳統嘛。隻是這門口貼的應該是“開門見喜”,怎麼貼“興無滅資”啊?謝年是為了祈求來年五穀豐登,興旺發財,貼了這個,意義不是相反了嗎?
是我孩子寫的,“開門見喜”是封建迷信。
我跟你開玩笑呢,現在哪一家門口不是貼“興無滅資”啊。現在是越窮越光榮,窮得沒一點資產最好,還是我有先見之明,早已“興無滅資”過嘍。
德興,我聽了,知道你不高興有怨氣,我正想過去跟你好好談談呢。依我看,你這次雖撤職了,但是沒有被開除黨籍,還可以東山再起,以後棗溪還得靠你。
我是不會再當什麼狗屁幹部了,這幹部是人當的嗎?你看,他們不給我結論,憑空給我一個撤銷職務的黨紀處分,算什麼回事嘛。
政治運動嘛,不整一批人怎麼算政治運動呢?你是老運動員了,還不明白嗎?
唉,我不回去當公社幹部就是不想挨整,沒想到還是躲不過,而且比以前還整得厲害,什麼汙水都往我頭上潑。這次不是智青搬來徐司令救駕,我死定了,我要被定為漏劃地主,成內jiān了。
如果成四類分子了,鬥也被鬥死。德興,你想想,如果不是智青這麼有出息,如果不是徐司令碰巧來陽嘉搞四清,你會多慘?而這兩個因素是非常偶的,這隻能你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