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黃沙百戰穿金甲(1 / 3)

喀什地區位於祖國西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三麵環山,一麵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臥,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綿亙東西的喀喇昆侖山,東部為一望無垠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西南部與四個國家接壤: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坦接壤,邊境線長388千米。

小海與楚紅雨所在的部隊已經在這一地區訓練兩個月了。不久前,小海被提升為中隊長,楚紅雨被提升為副中隊長。兩人進入特種部隊以後,成績提高得非常快,戰略戰術思維又不拘泥常規,顯示出過人的軍事才華,曆次任務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深得部隊首長的器重。部隊接到了作戰任務,配合當地警方從“東突”分子手中解救兩名人質,羅大隊馬上想到了小海和楚紅雨。

“東突”分子是個籠統的概念,並非某一組織的名稱,這一稱謂也沒有見諸報端,但部隊內部早已經把受曆史上“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影響而熱衷“**獨立運動”的分裂恐怖分子稱為“東突”分子。東突”分子的組織在境外大大小小有50多個,並未產生一個真正領導核心。90年代後,這些組織和分裂分子開始走向聯合,在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持下,伺機從事分裂破壞活動,策劃、組織了一係列爆炸、暗殺、縱火、投毒、襲擊等恐怖暴力事件,犯下了累累罪行。

小海、楚紅雨及分隊的戰士被帶到了臨時作戰室。臨時作戰室的陳設很簡單:屋中央擺放著一個沙盤;迎麵南牆上有一個大屏幕;屏幕旁邊懸掛著一張喀什地區軍用地圖。羅大隊靠西牆而坐,身後掛著一幅裝裱考究的書法條幅,上麵寫的是唐朝無名氏的《采桑》。“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長驅千裏去,一舉兩蕃平。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字跡蒼勁有力,渾厚雄放為一名將軍墨寶。羅大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屢立戰功,將軍對羅大隊非常喜愛,特意手書此詩贈予羅大隊。羅大隊視此條幅為珍寶,走到哪裏都帶著。屋裏除了幾位大隊領導外,還坐著兩名武警部隊的軍官。

人都到齊後,羅大隊把小海分隊的戰士介紹給兩名武警軍官,簡單交代了幾句便讓作戰參謀播放資料。這是‘東突’分子新建立的一個秘密訓練基地,位於喀什西南部B區,離邊境很近。根據情報,現在有五、六十名的“東突”分子盤踞在那裏,接受秘密訓練。他們的作戰能力很強,彈藥也很充足。三天前,這夥‘東突’分子綁架了兩名維吾爾族青年,目的是脅迫其家人參與籌劃中的一次恐怖活動。那裏的地形複雜,如派大隊人馬圍剿容易暴露目標,危及人質安全,隻能先派出小股部隊進行特種作戰,待救出人質後,再實施圍剿。

宣讀完作戰方案後,羅大隊掃視了一下分隊戰士說:“形勢很複雜,我們掌握的資料十分有限,這兩名維吾爾族青年的父親在當地威望很高,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確保人質的安全,有沒有信心完成任務?”

“有!”以小海為首的戰士回答得特別響亮。

羅大隊滿意地點了點頭。

夜,又黑又靜。一名“東突”分子背著槍來回走著,他永遠都不會想到,五百米外的岩石後麵正潛伏著六名特種部隊的戰士。

小海通過望遠鏡仔細察看地形,看哪裏適合潛伏暗哨,最後,目光鎖定在明哨左後側約二十米處的一塊岩石處。那裏適合藏身,明哨一旦出事,暗哨可以依托有利地形進行抵抗,用槍聲給其他“東突”分子示警。

小海用示意兩名隊員搞定明哨和暗哨,“大民”和“小廣”像貓一樣悄無聲息爬上了小山梁,分別向明哨和暗哨處摸去。八分鍾後,小海的耳機裏傳來了幾聲輕扣的聲音,“大民”和小廣都得手了。狙擊手“耗子”通過紅外線瞄準儀注視著前方,眼睛一眨不眨。小海特別欣賞“耗子”,剛認識“耗子”的時候,小海就覺得“耗子”的眼神極其特別,耗子”的眼睛不大,總像沒睡醒一樣。在隊裏,“耗子”惜語如金,從來沒見他大聲說笑過,常常盯著遠處的某個物體發呆,哪怕你故意嚇他,他的眼睛都不會動一動。熟識後,小海才搞明白“耗子”喜歡盯著遠處的物體看完全是狙擊手的職業習慣,“耗子”的眼睛可以準確地測出目標的距離、移動的速度、風速及空氣中的水分含量。這是最可怕的殺手,被“耗子”盯上,死定了。

“小廣”和“大民”分別把兩個哨兵夾了過來。小海左手扣在一名“東突”分子的脖子上,然後把他弄醒了。被俘虜的“東突”分子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剛要喊卻沒喊出來,小海的手像鐵鉗一樣扣在上麵,稍一用力就得捏斷他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