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人們開創可能性的技巧。我們知道,可能性這種心態是因為空,出發點是謙虛,它的表現形式是探詢的姿態,這一係列內外結合的過程,可以通過創新思維來實現。可以這麼說,缺乏創新思維這個技巧,可能性就大受局限。
教練在這個技巧上,首先要幫助對方看到,不同結果的分水嶺,其起源就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很多人都知道賣鞋的故事。有兩個商人去非洲推銷鞋子,當時的非洲很落後,人們光著腳走路,沒有人穿鞋子。其中一位商人見了,認為這裏的人太落後,根本不需要鞋子,向非洲人賣鞋子沒有市場,於是打道回府。另一位商人卻很興奮:非洲沒有人穿鞋子,也沒有人賣鞋子,市場多大啊!於是他開始耐心地推銷,後來成為非洲最大的鞋子經銷商。因襲傳統的商人失去了手邊的機會,大膽創新的商人創造出了新的可能性。
創新帶來可能性,觸手可及的例子是互聯網。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社會的普遍看法是懷疑和觀望,很多人認為這種新的模式不會成為人們的主要溝通方式,包括當時中國的一些知名企業家對此也不看好。才幾年時間,已經有不少人的工作離不開互聯網,他們依靠網絡渠道來收發信件、溝通信息以及獲取資料。在互聯網浪潮中搶占先機的人,都是那些大膽思考、大膽行動的年輕人,他們依靠創新迅速成長為市場的新主角,他們的創新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渠道,給人們提供了新的滿足感。
創新首先是一種思維的創新,創新的種子在人的腦袋中,人人都有創新的能力。賣鞋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可能性產生的最初觸發點不是技術,不是管理,也不是組織再造,而是對一個新市場的創新思維。當然在以後的過程中,那個商人會逐步實施創新的各種功能,否則就不可能長期引領市場。企業如果忽略了創新的起點,一味地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很可能成為一種形式,表麵上轟轟烈烈,實際上沒有變化,“創新”成為了企業自我標榜的一個漂亮口號。
對那些世界頂尖的創新者,思維永遠走在技術的前麵,對那些缺乏創新的人,技術拓展了思維和視野。最近幾年風靡全球的電影大片《駭客帝國》、《指環王》,其恢弘的場麵,逼真的電腦特技吸引了各種膚色的觀眾,成為世界電影文化的旗幟。電腦特技是技術的創新,但是如果設計師沒有好的想法,是製作不出超出常人想像的特技的。
教練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照鏡子,幫助對方看到缺乏創新的情況。缺乏創新的思維方式,有其共通的一些行為特征。
第一,看到問題,馬上尋找答案。人類是善於歸納和總結的,這也是人類能夠進步的一個原因。不過,歸納和總結的習慣,讓人們很快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以後就沿著這條軌跡思考,思維受到限製。
第二,看到現象,馬上進行判斷。人們習慣用一定的標準來衡量各種現象,會在視覺反應之後,得出對錯的結論,幾乎每一個人都喜歡在思維中玩這個遊戲。當人們有判斷的標準和結論後,思維就被固定在標準上了,不會去考慮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看到人,馬上框定角色。如果沒有例外,人們初次見麵,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是做什麼的?”問者並不一定關心對方工作的內容,而是關心對方的角色和身份,然後根據職業將這個人進行框定,在框定的範圍內再對他進行判斷。人們不僅擅長為別人框定角色,還善於為自己框定角色,以為框框中的形象才是自己的形象。
出現上麵三種情況,教練幫助對方暫停,將思維扭轉到其他角度:看到問題,不要著急去尋找答案,能不能看看問題的邊緣,或者想像問題與其他本不相關的現象有何聯係;看到現象,不要立即判斷,而是饒有興趣地觀察現象,想一想現象背後的原因,大膽地設想現象將產生的結果;看到一個人,不要迅速進行角色框定,可以想一想,他如果去做不同的工作,或者扮演一個反麵的角色,將有什麼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