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標語研究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3 / 3)

(4)多模態話語分析法。多模態也稱多符號,是指包括口語、書麵語、圖像、圖表以及其他可以用來構建意義的各種符號資源。

隨著計算機雲技術和多媒體的發展,人類話語世界出現了數字化和多模態化的特點。多模態話語是指運用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形、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係統進行交際的現象。

(5)言語行為理論。言語行為理論認為,我們說話的同時就是在實施某種行為。說話人隻要說出了有意義、可被聽話人理解的話語,就可以說他實施了某個言語行為。言語行為的本質就是交際者借助話語傳達交際目的或意圖。依據這個理論,為社會各種需要而張貼出來的標語,實際上就是政府機關向人民發出的最直接的話語,也就是政府實施的言語行為。一旦政府實施了這種“標語式”的言語行為,社會語言學者們就不僅要研究標語所含的意圖,還要研究民眾對標語的反應。

(6)緘默知識理論。緘默知識是由英國學者波蘭尼首次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人類有兩種知識,一種是用語言、文字、符號來表達的;另一種知識則是不能係統表達的。他將前一種知識稱為顯性知識,後一種稱為緘默知識。緘默知識是一種隱性的文化,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層麵的東西。標語作為一種以語言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顯性知識,它想要傳遞的是一種緘默知識。

(7)語義場理論。20世紀30年代,“語義場理論”是由德國學者特雷爾最先提出的。特雷爾認為,在一個語義場的範圍內,各個詞之間是相互聯係的,每個詞的意義取決於這個語義場內與之相鄰的諸詞的意義。語言是一個由多個係統組成的多平麵、多層級的獨立的體係。其中詞彙係統中的詞語在語義上互相聯係、互相依存。

(8)話語控效理論。話語控效,是根據特定的交際目的進行有效調控話語的活動,從而促進話語效果的成功實現。交際效果的產生,不僅要求思想表達準確,而且要將整個言語交際的互動過程作為調控對象,以話語在接受者身上產生的預期效果作為追求,力圖以最有效的話語策略驅使接受者出現發話人所期待的反應,從而實現發話人的實際意圖,實現特定的交際任務。

(9)語言分層理論。當我們討論一件事物時,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被稱為對象語言,因為它是對象的表現。而當我們談論一種語言時,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被稱為元語言。在任何語言研究中,都有一種作為研究對象的語言,還有一種由研究者用來談論對象語言的元語言。對標語口號元語言分析,即對標語口號的語音、語義、詞彙、句法、語法、修辭的研究。

結語

在多元化語境下,人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思想能力增強,不再盲從於標語口號。這就對政府和社會組織如何利用標語口號來動員社會提出了挑戰。如何提煉撰寫標語口號的原則理念和使用方法,如何撰寫出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並反映時代要求的標語口號,需要繼續深化標語的研究,從而為政府和各類組織提供原理和方法支持。□

【該文係201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多元時代下標語口號的社會動員功能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為:SH1308】

參考文獻

①胡範疇,《中國戶外標語口號研究的問題、目標與方法》[J].《修辭學習》,2004(6)

②尉萬傳,《從話語控效說看“另類”標語》[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2)

(作者:聶德民,南昌大學社會學係講師,社會學教研室主任,社會學博士;宋守華,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