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標語研究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1 / 3)

標語研究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

調查研究

作者:聶德民 宋守華

【摘要】新時期的標語研究要繼續深化,單一的研究方法要克服。未來的標語研究要加大動員研究,不同曆史時期標語口號的動員功能對比研究,權威評價與民眾評價之間的關係研究,以及標語口號的現實調適方式研究。研究方法要拓展,可以采用社會學等理論方法進行深層次分析。

【關鍵詞】標語研究走向

一、新時期標語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標語研究的任務在於運用語言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化學、傳播學等相關學科理論,分析標語的成因、功效及調試方式,為標語動員功效的有效發揮提供一些理論依據和實施路徑。

1、理論價值

標語口號是中國社會生活中獨具特色且不可忽略的文化現象,也是最能反映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的風向標。在過去,標語口號曾是政治動員、社會動員、政治宣傳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標語口號雖然沒有退出曆史舞台,但它的動員和宣傳功能逐漸式微。標語口號有其存在的價值,在新時期仍有使命和擔當。在當下,加大對標語口號的研究力度,將為服務型政府如何將標語口號融入到治理方式中來,以及將政府執政理念及具體政策如何有效地輸出等問題提供參考。

2、現實意義

信息時代,政府政策製定者和相關學者都很重視對公共空間和組織動員的研究。而標語口號作為一種曾經有效的宣傳和組織動員方式,如何持續發揮作用,引領和塑造網絡民眾,很有時代意義。以標語口號為切入點,來探討社會管理、民主和法製建設以及公共信息傳播,可以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做出指引。

二、國內外標語研究的現狀

1、國內外標語研究的現狀分析

由於文化的不同,以及曆史和現實的原因,在國外,標語一般隻是在集會時用於表達觀點,對於標語和口號的研究並不多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外也有學者關注了這一領域,但沒有把標語口號作為一個專題進行研究。

國內標語口號的開拓性研究始於改革開放之後,特別是1998年之後。在隨後十幾年中,標語研究引起了學界的關注,而且研究的趨勢在進一步深入。

到目前為止,在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已經有300餘篇。這些研究成果可以粗略劃分為13個研究議題:標語特點、標語互譯、標語變遷、革命標語、體育標語、計生標語、暴力標語、鄉村標語、汽車標語、個人標語、電子標語、商業標語和校園標語。革命標語和政治標語,是標語研究中成果數量最多的領域。

在標語口號研究領域中,楊德山(2001)、薑德軍(2001)、穆仁姆(2003)等學者側重研究中國共產黨在奮鬥曆程中所使用的標語口號;羅平漢(2001)等學者側重研究建國後某一階段的標語口號,比如文革時期的標語口號以及大字報的曆史等;張文和(1998)、鄭為汕(2003)等學者側重研究建國以來比較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口號。胡範鑄(2004)、聶桂蘭(2004)、聶莉娜(2008)等學者側重研究戶外標語,注重實證研究和調研分析,關注標語的社會變遷;任冀湘(2006)、王誌強(2010)等學者側重對標語口號的特點和動員功能進行了研究;陳新漢(2006)等側重從評價論的角度,從民眾評價與權威評價的關係上來研究標語;韓承鵬(2010)則從政治學的視角,分析了標語的內在特征,特別是研究了標語的動員功能;另外,趙為榮、榮潔(1996)和李聽(2003)等學者則主要關注國外(美國、朝鮮等)的標語口號。

2、國內外標語研究的現狀評價

從整體來說,關於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標語口號研究的成果數量不多,研究的理論深度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