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策略(2 / 3)

其次,新媒體為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擴展了平台。目前各大電視台建立了網站,電視民生新聞也通過網站實現了直播、點播業務。通過傳統電視與網絡結合,打破了線性傳播的模式,使得錯過直播的受眾可以在網絡平台上點播收看,通過網絡平台的直播也吸引了更多受眾的關注,增強了網民對節目的關注度。

二、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現狀

1、民生新聞的特色

新聞選材的平民化視角。聚焦百姓生活,是民生新聞最主要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題材選擇、報道角度、欄目設置、新聞語言和記者的平民化。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的平民化特征,記者平民化包含兩層含義:記者由高高在上的信息發布者變成信息收集者;記者具有平民意識,即記者要貼近百姓、貼近受眾、貼近生活。

區域地位本土化。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主要集中於本地區的範圍之內,以省會城市為主,輻射全省其他地區。民生新聞區域性報道方式,有利於集中有限的資源報道本地區的事務,報道平民百姓的生活難題,滿足受眾需求。

新聞功能的服務性。民生新聞以服務大眾為定位,關注百姓生活,反映社會熱點問題,在群眾與政府之間搭建起一架橋梁。有很多問題經過新聞報道後,有關部門出於輿論壓力會盡快加以解決,從某種意義上講民生新聞的報道促進了政府民生工程的建設。

主持人說新聞。民生新聞的主持人打破了過去讀新聞的方式,突破了字正腔圓的要求,以一種輕鬆自然的形式說新聞。有些欄目為增進親和力采用方言說新聞,這是民生新聞對以前新聞報道方式的一種突破。

傳播過程的開放性、互動性、參與性。民生新聞實現了傳播觀念的轉變,由傳者為中心向受者為中心轉變,新聞報道注重受眾的參與性互動性。

2、民生新聞存在的問題

2002年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推出了第一檔民生新聞欄目——《南京零距離》,隨後電視民生新聞在國內迅速發展,有學者認為電視民生新聞的出現帶來了中國電視的第三次改革。電視民生新聞異軍突起迅速發展,但其快速發展的背後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片麵追求收視率導致民生新聞出現“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的現象。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離》開播,播出以後,收視率一路攀升。“當時AC尼爾森的收視調查平均達到8%左右,成為全國新聞類節目的奇跡。”③民生新聞極高的收視率吸引了各地電視台的眼球,各大電視台模仿《南京零距離》的模式創辦了本土化的民生新聞,但是隨著受眾視角疲勞,民生新聞收視率明顯下降。為了扭轉這一狀況有些媒體置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於腦後,采用煽情式的報道手法來吸引大眾眼球,迎合一些人的低級趣味。

(2)缺乏創新意識導致同質化競爭,報道形式模式化。2002年江蘇電視台《南京零距離》欄目創辦以後,一些電視台對其欄目從定位到表現形式等各方麵進行效仿,有的地方不考慮實際情況跟風創辦民生新聞,不注重本土特色,導致民生新聞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民生新聞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表現形式,報道內容多是鄰裏糾紛、水管斷裂、汙水洪流等,這些瑣碎化的報道內容長期充斥熒屏,異化了受眾的思想,固定的模式造成了受眾視角疲勞,繼而造成收視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