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浦江舞龍:舞出精彩世界(1 / 2)

浦江舞龍:舞出精彩世界

特別報道

作者:楊樂樂

每年春節,中國各地各式各樣的舞龍平添許多熱鬧。

在浙江中部的浦江縣,舞龍舞出了大世界——2012年下半年,浦江民間藝術團參加了第62屆法國第戎國際民間藝術節。其間,浦江亂彈、民間舞蹈、古典舞等節目讓國外觀眾大飽眼福。特色舞龍項目《滾地龍》作為演出的壓軸大戲,博得外國友人的滿堂喝彩。

多年致力於民間項目保護工作的浦江縣文廣新局餘鎮海科長對我說,這已經不是浦江舞龍第一次舞出大世界。這幾年,隨著保護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推進,浦江的兩項舞龍 —國家級的板凳龍和省級的滾地龍,已經多次亮相大舞台,單單法國就已經去了兩次,此外,還舞到了天安門廣場、舞到了長城。

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

浦江縣外事辦公室張碧桃副主任是這次舞龍赴法演出的牽線人,她向我們介紹了這次赴法的詳細情況:“法國第戎國際民間藝術節聞名世界,設立60多年來,幾乎每年都有10多個世界各地的藝術團參加表演。能在那裏演出的項目,都是各國文化的佼佼者。”

張碧桃說,2012年8月29日下午,浦江民間藝術團的演員們出現在我的家老人院、棚架老人院、沃居艾宅院、蓬塔耶市政廳外草坪、第戎市政廳廣場和第戎最熱鬧街區,進行了精彩的滾地龍表演。隻見一條中國龍忽而淩空飛舞,忽而翻江倒海,達到 “人緊龍也圓,龍飛人亦舞”的人龍合一境界,一個個精彩亮相令法國觀眾驚歎聲不絕於耳。法國媒體多次對浦江民間藝術團的演出進行圖文報道。

在9月2日晚上藝術節閉幕式上,第戎國際民間藝術節主席多米尼克親切會見浦江民間藝術團全體演員。評審團給予滾地龍“演出節目豐富多彩,舞蹈優美,樂隊演奏民族性強,感謝你們帶來的精彩演出”的評語,並授予“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大獎。

浦江的滾地龍始於南宋,現在具有代表性的有寺前龍燈、虞宅龍燈和文溪九節龍。它的最大特點是造型粗獷,舞姿優美,以“滾地”為特色。雖然後來一度毀失,但經過這幾年的恢複和創新,又開出新花。如今,光檀溪鎮寺前村就有22條彩龍。每個燈節用細篾絲條編織而成,長1米,直徑65厘米,兩頭封,再用皮紙糊好龍燈蒲,外麵畫上龍鱗片,龍鱗片像麻糍一樣,故叫“麻糍塊”。每條龍燈節加上龍頭、龍尾共9節,也有13節的,節與節之間,用1米長的圓筒形紅布連成,因距離短,迎龍頭的人隻需跨兩步半就能咬住龍尾。

1995年,滾地龍參加了第一屆中國浦江書畫節民間藝術表演;1999年,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華舞龍”大賽,獲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此後,還參加了八達嶺長城“龍舞大中國”藝術片的拍攝和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迎澳門回歸大型文藝表演;2004年,參加在杭州舉行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大型民間晚會“風從東海來”,獲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