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體需構建新型話語體係等
新論摘編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官方話語體係的變革已經開始。那麼,傳統主流媒體又應怎樣構建新的話語體係?
1、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豐富話語表達內涵。傳統主流媒體通過多年的新聞實踐,形成了優良傳統,比如有強有力的專業隊伍,采寫作風嚴謹,話語表達穩重不偏激等。在繼承優良的傳統作風的同時,還要大膽創新,有所發展。
2、處理好輿論引導與遵循新聞規律的關係,以貼近民眾的話語提升新聞價值。傳統主流媒體的權威性一方麵來自身份賦予,承擔著政策宣傳、政策解讀、主導輿論、批評監督的任務;另一方麵則來自實際操作,比如對重大問題的深刻分析、對重大社會現象的理性闡釋、對重大經濟問題的專業化描述。要確保其權威地位、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則應遵循新聞規律,通過貼近民眾的良好語境表達提升新聞價值。這不僅僅體現在報道的文風上、選題上、版麵上,更重要的是與人民同聲同氣,了解人民的願望、呼聲與要求。
3、處理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補的關係,用好網絡語言。傳統主流媒體在鞏固原有的主體地位和發揮其原有優勢的同時,應在介入新媒體中有所突破,積極發展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產品,通過多媒體的渠道提升綜合傳播能力。傳統媒體要善於引入在網民中流傳的經典語句。
4、處理好媒體與受眾的關係,根據新媒體語境要求激發受眾的良性互動。傳統媒體辦的網站、手機報、官方微博等新媒體,應根據新媒體的語境要求,善於激發網友和受眾的情感,通過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吸引網友和受眾,實現良性互動。
(《青年記者》)
黨報要做
“正能量”傳播的引導者
傳播社會“正能量”,並不是對我們目前存在的各類矛盾和問題視而不見,選擇性忽略陰暗麵。而是要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樹立一個正確的輿論監督觀。
開展輿論監督是黨報群眾工作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更是新聞記者的一種神聖職責。要搞好輿論監督,就要明確輿論監督報道不是為了渲泄,追求轟動效應,而是應立足於團結、穩定、鼓勁,著眼於改正工作,分析所存在的問題的原因,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黨報的公信力、權威性是其他媒體無可比擬的。監督性報道既要把好“量”的度,還要把好“質”的度,也就是批評性稿件在版麵上的數量要有一個度,對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批評監督和法治類事件新聞不能太過集中,要讓反映社會生活的“正能量”新聞在版麵安排上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