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品文要有張力(1 / 1)

小品文要有張力

卷首語

作者:王興德

言之有物,是人們對文學作品的普遍性要求。什麼是物?物就是“道”,就是思想和精神。通俗地講,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道理。大道理誰都懂。誰都懂的大道理,要讓人看得下去,聽得進去,就要會表述,會說,這就引出了一個言的問題。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講,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小品文也應該有境界。小品文的境界在於它的風韻和張力,而這風韻和張力卻要靠它的載體——語言來營造並呈現和完成。語言不僅僅是作者思想的表現形式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內容本身,形式和內容也是一體的,無法分割的。

小品文的美,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語言的質樸和優美,而語言的美,對文學作品而言,卻是一個複雜的概念。

首先,小品文的語言要優雅,這可以看作是風韻:文詞的準確、考究與機巧——人人心中有,他人筆下無;字詞的節奏——音韻上高低錯落;行文的鋪排——長短句式的搭配,等等。當然,如果隻是耽於文字的精巧、辭藻的華麗,又很容易出現情境空洞,成了單調的追求語言快感,再美作品怕也是“媚而無骨”,軟綿綿的,立不起來。

其次,小品文的語言還要有張力。具體地說,就是要立起來,戳得住,就是要使其文本成為一條表麵上風平浪靜、內在卻波濤洶湧的大河。字麵上讀來恬淡平和、然而閑適之意還未盡興,不知不覺卻已被引領到另外一種情緒之中,讓讀者進入到一個廣闊深邃的情感空間。也就是說,好的語言,不僅僅是在於字麵上所表達的意思,而在於語言暗示出多少東西,傳達了多大的信息;就是要“言外有意”,“弦外有音”,看似平常的文字,卻隱匿著深邃的精神秘密和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