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補齊校企合作的短板(1 / 1)

補齊校企合作的短板

卷首語

作者:林微

我國目前製造技能人才嚴重缺乏,特別是高級技工和技師等高級技能型人才更是短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提供的數字表明,在技術工人方麵,發達國家高級技師占35%,中級工占50%,初級工占15%;而我國的比例卻相反,初級工比例最高,高級技師則比例很低。製造技能人才短缺,已經成為製約製造業持續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於我國人才的培養出現了短板。目前多數學校培養人才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曆輕技能,造就的人才與市場脫軌嚴重。同時,我國對於人才的評判標準和體係還無法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能夠輕鬆上陣,麵臨著社會認知、製度銜接等不利於人才培養的瓶頸。因此,補足這些短板已然成為時下急需解決的任務。

技術人才培養是提升國民素質和培養專業人才的根本途徑,在師資建設上,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教師定期培訓製度和教師到企業實踐製度,讓教師能更快掌握最新的技術,並通過實踐加深理解,加快培養一批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同時又能指導生產實習的一體化教師。其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技術院校從企業聘請高技能人才、工程技術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優化師資結構。再次,積極推進技術院校教師職稱製度改革,吸引和穩定理論與技能兼備的優秀人才長期從事職業教育。在教材開發上,加快適用於高技能人才的現代培訓技術和特色教材的開發和推廣。政府引導要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組織大型院校、科研機構、製造業企業的技術骨幹,通力合作,共同編寫優秀教材,而後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精品教材的推廣製度。在教學改革上,要注重學以致用,在重視理論指導和研究的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實踐教學,高級技術人才不僅要理論過硬,實踐動手能力也得上來,畢竟產品不是靠嘴說出來的,還需要實際動手操作。在教學評價上,除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評估、學校內部的評估外,要積極引進第三方評估,比如用人單位、家長、學生甚至社會上專門的教育評估機構。

校企合作辦學的基本內涵是產學合作,雙向參與,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企業的用有機統一起來。目前,許多技術院校已經開始校企合作的探索之路。未來,校企融合的優勢將繼續深化,不斷提升技術人才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需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