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娛樂療法(1 / 3)

醫生的話

娛樂療法有益高血壓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但是應注意娛樂活動要有節製,如下棋、打麻將、打撲克要限製時間,一般以1-2小時為宜。要適當控製情緒,堅持以娛樂為目的,不可計較輸臝不可過於認真或激動,否則會導致血壓升高。看電視也應控製時間,不宜長時間坐在電視屏幕前,也不要看內容過於刺激的節目,否則會影響睡眠。

音樂療法是指通過本人唱歌、演奏樂器或選擇性欣賞樂曲達到治病效果的一種治療方法。

音樂療法是一種既古老又嶄新的療法

也許世界古典音樂大師在他們生前並沒有想到,他們遺留下的不朽樂章,竟成了後人的治病良藥。現今人們已經發現聖,桑的《天鵝》能使高血壓病患者的身心放鬆血壓下降;莫紮特的《奏鳴曲》可增強智力,提高記憶力;肖邦的《降[大調夜曲》能使心情焦慮、煩躁不安的人逐漸鎮靜安詳……近代有學者認為,聽半小時鬆弛性古典樂曲,催眠效果並不亞於服用10毫克的安定藥片。其實音樂療法的曆史悠久它始代,人類最早接受的音樂是大自然的風濤傾耳瀑布歡騰,溪虎嘯猿啼,空山鳥語……即大自然的樂章。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農、黃帝、堯、舜、禹部落時代,便逐步發展成了自然娛樂音樂。

(一)音樂抒法

《黃帝內經》指出“內有五髒,以應五音把“宮、商、角、徵、羽”五音與“脾、肺、肝、心、腎“五髒及“憂、悲、怒、喜、恐“五種情誌活動配合在一起。後世很多醫家中出現了不少音樂療法理論家也留下了不少音樂療法的專著音樂治病的實例散見於各種醫籍中。但音樂療法從個別驗案到廣泛推廣,從零星的觀察到係統的研究以至形成一門音樂與醫學相互滲透和交叉的學科音樂治療學和專門的療法音樂療法,還是近幾年的事情。

音樂療法瞻壓機理

音樂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療效是肯定的。南京自然醫學會常務理事、南京藝術學院宋保軍教授,曾對大提琴演奏治療高血壓病進行過係統觀察經常傾聽、欣賞旋律優美、清淡典雅、節奏平穩的大提琴樂曲的高血壓病患者,約85少0的患者的血壓可從(180-205)(100-110)毫米汞柱下降到(135-140)作6毫米汞柱。宋教授的導師身患高血壓病,久治未愈,後改為由宋教授每天為他演奏大提琴樂曲3個月後血壓一直穩定在正常範圍。

音樂療法為什麼能降低血壓昵?

近代神經生理學研究提示,音樂能通過旋律、節奏、聲調、音色等方麵對人體產生各種效應,來調節心血管係統、神經係統等方麵的生理、心理功能。中速演奏的舒緩清淡的音樂可使人心情平靜,心率保持平和、穩定,上升的血壓下降,緊張的神經放鬆,大腦皮質的功能得到改善,煩躁的情緒得以調整這些均與音樂療法降壓的機理有關。音樂療法降壓的原理還有很多未知因素,相信隨著自然醫學的深入研究,會逐步得到更加透徹的闡述。

音樂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方法

音樂療法的運用方式分為以下兩類:①主動表達法(或稱參與性)。由患者親自從事唱歌、演奏樂器等音樂活動來治療疾病。②被動接受法(或稱感受性)。患者通過傾聽、欣賞有選擇性的音樂來達到治療效果。

從音樂欣賞的角度講音樂作品可以分為聲樂、器樂、戲劇音樂三類。

從音樂作品的創作年代、內容性質及風格特點來講,音樂作品可分為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和流行音樂三類。

音樂療法可在病房集體欣賞但更多的患者是在家庭接受音樂療法。家用的音響設備、音樂磁帶和(0的普及為高血壓病患者開展家庭音樂療法提供了方便。個人欣賞可戴上耳機,放低音量,取靜坐或靜臥姿勢,在無幹擾的安靜環境中欣賞、品味。每天接受音樂療法的時間可因人而異,一般是每天2-3次,每次3-60分鍾,可連續欣賞同類的多首治療性樂曲、歌曲及戲劇音樂。

高血壓病音樂療法的樂曲應辨證挑選。

肝火上炎型、肝陽上亢型的高血壓病,可選擇鎮靜性樂曲,如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德彪西的《月光》、聖桑的《天鵝》、海頓的《小夜曲》;我國民族樂曲可選聽《漁舟唱晚》《平湖秋月》《漢宮秋月》等,因這類樂曲旋律優美抒情、簡潔流暢、清淡典雅,節奏平穩、悠緩動聽、寬廣柔慢、速度徐緩,音色柔和、舒展或略帶深沉,風格幽靜、安詳,經常傾聽,有明顯的降壓功效。

肝風內動型的高血壓病患者辨證選擇的音樂,基本上與肝火上炎、肝陽上亢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