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象以盡意”的智慧(1 / 1)

“立象以盡意”的智慧

隨筆雜談

作者:宋東澤

“立象以盡意”來源於《易傳.係辭上》。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思想和意蘊是可以借助一定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這種表達有時要比語言更加豐富。進一步說,語言不能表達或傳遞的思想,可以通過一定的象來表達。

“立象以盡意”是很好的領導方法。運用好它就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習近平總書記就通過“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這“四個象”,活化出總要求,全體黨員記住這“四個象”,就能記住群眾路線的“意”。其實,“象”的表達就是“一種為群眾易於接受的表達”。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看,象與意的關係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我們翻看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無處不展現出這一基本哲學關係。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通過這樣極具口頭語的用詞和表達,遠比那些“打磨”過後工工整整的大話更生動活潑,更具生活氣息。

樹立一種風氣需要“立象以盡意”,批判不良風氣也可采用“立象以盡意”的方法收到奇效。比如,要掃除奢靡之風,淨化政治生態,如果隻強調“意”,隻講大道理,或隻講結果不列舉現象,就容易讓人們感到麻木,甚至感到無關痛癢。如果把“象”列舉出來,往往會令人震驚,對問題的認識會更加立體和深入。比如批評有些部門的接待問題時,可以把表象排列出來,如有些地方的樓堂館所極為豪華,迎來送往十分熱鬧,前呼後擁頗為壯觀,鳥語花香、觥籌交錯。不僅要吃飯喝酒,還要搞什麼洗浴、桑拿、唱歌、打牌等一條龍活動。有的縣接待部門的幹部一天要陪人洗澡七八次。人們一旦看到反映“意”的“象”,就會感到見筋見骨,有血有肉,它勝於一切空洞無物的說教,很多道理在事實麵前不言自明,這就是“象”的魅力。

“立象以盡意”要注意說話做事把握好尺度,防止過猶不及。很多時候“意”猶如相聲中的包袱,如果你不能領會,非要別人解讀的話,往往會造成雙方的尷尬,說者和聽者都笑不起來。這就是因為“意”的幽默在“象”的過度解讀中遭到破壞。在語文教學中,本來優美的詩歌,充沛的詩意,卻在過度解讀中給肢解了,將美的意境破壞。在政治生活中,黨始終倡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通俗化解讀,我們翻看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領導人的文章,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易學易懂,這樣的文章象以盡意,隻需巧妙引導,讓人民能夠學以致用,無需再過度解讀,以免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