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心 能力 作為(1 / 1)

信心 能力 作為

奮鬥之聲

共同的行為需要共同的意識。適應新常態,龍江在行動。“新常態下的龍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壓力與動力同在。”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作出的一係列重大決策,為龍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激勵廣大幹部群眾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2015年上半年至2016年底,全省廣泛深入開展“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主題活動。這次活動必將為凝聚發展共識、助力龍江前行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動力源泉。

立足全局才能把握大局,順應大勢方可乘勢而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隻有主動適應,科學把握,積極作為,才能搶占先機,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主題活動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龍江的繼續;是我省全麵深化改革的有力舉措;是應對新常態、迎接新挑戰,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是推動全省上下同心、克服困難、行穩致遠的一次生動實踐。必將進一步優化龍江發展環境,為實現龍江更好更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入開展“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我們有信心。信心比黃金重要。當前,我們正經曆著“先天的不足”和“成長的煩惱”,一些老問題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些新問題又不同程度地比全國先期遇到,正處在結構調整陣痛加劇、挖掘釋放發展潛力勢在必行的關鍵階段。狹路相逢勇者勝,以敢闖敢幹著稱的龍江人豈會害怕困難。無論是波瀾壯闊的闖關東史,還是北大荒、大慶油田、大興安嶺開發建設史,都是龍江人不畏困難的奮鬥史,是龍江人敢於戰勝困難、建設美好生活的信心史。信心來源於勇氣,來源於不斷的自我完善。在思考辨析中把握規律,在對標立規中查找差距,在上下互動中解決問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的全麵啟動使我們更有信心、有勇氣為“兩個百年”揮灑熱血,為全麵深化改革助力加油。

深入開展“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我們有能力。資源是優勢,不發展沒道理!東北發展潛力大、爆發力強。第一糧食大省的重要地位,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森林、江河、濕地、冰雪等突出的生態優勢,為發展旅遊、健康養老服務業等創造獨特條件;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大批高新科技人才,創新驅動潛力巨大;天然的地理位置,多年的貿易積累,對俄合作得天獨厚……再加上國家出台支持東北振興政策。優勢疊加,機不可失,我們有能力開創龍江發展新局麵。“1534”重大發展戰略,正是省委從龍江實際出發,及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中央要求在龍江的具體化,是龍江適應新常態,實現大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是龍江浴火重生、飛向新高的戰略支點。

深入開展“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活動,我們敢作為。信心不僅來自於鼓舞士氣,更來自於真抓實幹,主動作為。從《關於進一步優化全省發展環境的意見》的出台,到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召開,充分顯示了省委、省政府積極主動應對新常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營造更好更優發展環境,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努力和決心。龍江全麵深化改革以來,從調查研究到頂層設計,從決策部署到分類落實,重大決策紮實推進,重點任務有序開展。特別是在重點領域取得了新突破。我們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深化農村土地管理製度改革、推進農業生產關係調整和完善,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趟出了路子、作出了示範。抓住中央“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構想契機,謀劃推進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成功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林區轉型發展、國有企業改革……都出現了可喜的新變化。

在迎接挑戰中把握機遇,在攻堅克難中脫胎換骨,在解決矛盾和問題中實現鳳凰涅槃。“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必將為龍江前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引領和激勵龍江人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人人想發展、人人講擔當、人人比貢獻,助推我省全麵深化改革鏗鏘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