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後記(1 / 1)

1975年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最早提出了“價值鏈”概念,引導了學術界的研究重點關注從材料等上遊鏈的供應商開始,直到產品銷售而實現顧客價值的整個價值增值活動和過程,從而使得傳統會計受價值鏈概念的巨大影響,不斷整合價值鏈過程中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管理理念,以適應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環境的變化。

當前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並且已經從“一對一”企業單純競爭方式轉化為價值鏈各方之間多維競爭方式。價值鏈會計研究的範圍已經突破了傳統會計單一主體的範圍,涉及價值鏈條上所有的企業,滲透到每個領域的價值活動中,價值鏈會計研究對象已經不局限於價值鏈的分析、計算及本企業內部利潤最大化的活動,而是要綜合考慮價值鏈競爭對手、材料供應商、產品銷售渠道整體流程、整個行業的價值鏈的增值情況。價值鏈上的任何企業的投資決策以及購買行為都會影響到其他價值鏈上、下遊企業的決策,所以,價值鏈會計的研究方向應該從價值鏈整體出發,進行全麵的優化和控製,實現企業與其他各方共贏、多贏的關係。

本書通過探討價值鏈會計的理論基礎、基於價值鏈的管理會計方法和基於價值鏈的會計信息重構,定義了價值鏈會計的概念,構建了價值鏈會計的基本概念框架、全麵預算管理體係、作業成本會計、績效評價和聯合預測與計劃。本書在分析價值鏈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虛擬企業會計信息係統、價值鏈會計信息交換基礎,並通過價值鏈會計信息交換係統開發案例驗證了價值鏈會計信息係統的可行性、有效性。我們相信,會計係統每次變化、加強和完善,都是一個新的飛躍和發展,都是對新經濟環境、技術環境、政治文化環境的最好結合和反映,今後,高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必將給價值鏈會計應用和發展提供有效的工具。

本書的編者均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生,該書的順利出版得益於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資助的出版基金,同時還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雖然都作了標注,但難免有所遺漏。在此,對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真誠的謝意!同時,對可能遺漏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