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滴滴革了誰的命(1 / 1)

滴滴革了誰的命

卷首語

作者:孟言

說起打車出行,大城市的居民都會有一種“愛恨交加”的感覺。在上下班高峰期,或是雨雪天氣裏,任憑你把胳膊揮殘,出租車們總是視而不見、飛駛而過。好不容易碰到肯俯首停下來的出租車,拒載往往又是最終的結局。

我的夫人前段時間卻忽然著迷於打車了。這位擁有20多年前就辦下來的駕照,卻幾乎從未單獨駕車上過路的女士,最近再也不搭我的“順風車”了。每次需要出門時,她都先在手機裏鼓搗一會兒,一輛計程車就會悄悄停在樓下等她了。而更為神奇的是,在最初的那段日子裏,有時她打車的費用竟然是零!再到後來,來接她的“出租車”開始不斷變換車型,有幾次竟有奔馳、奧迪、沃爾沃這樣的高大上也充當起“專車”了,令我著實感到震驚了。

在不知不覺間,這個名為“滴滴打車”的叫車軟件悄然爬進了越來越多的朋友的手機裏。如今在大街上,已很難再看到伸手攔出租車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手機裏一幅顯示你周邊地區的動態地圖,當你發出叫車指令後,幾十輛出租車就像一隻隻蠕蟲,爭搶著你的“訂單”,並從四麵八方向你“爬”來。

我覺得打車軟件應該被列入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因為它不僅在一張地圖上聯通了乘客與出租車司機之間的供求信息,而且從技術的角度輕而易舉地消滅了“拒載”——這個有關部門整治多年都未能根除的毒瘤。在打車與被打這場交易中,手機軟件已完全形成了投標與競標的新模式,你可以不接單,但你已無拒載的機會,甚至你隻要猶豫幾秒鍾,乘客就被別人搶走啦!

這就是一場活生生的信息化革命的典型樣本。它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與此同時,這場革命也衝擊了整個出租車行業。在過去那個處於行業壟斷、供求失衡的時代,出租車司機是大爺,出租車公司是老爺,而作為消費者的乘客反倒要看服務者的臉色。而現在,這種形態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難怪在一些中小城市,感覺被搶飯碗的“的哥”們要聚眾鬧事,試圖阻止打車軟件來革他們的“命”。

實際上,打車軟件隻不過是移動互聯網在出租車行業形成的一種應用而已,就像當年互聯網企業顛覆了許許多多傳統行業一樣,移動互聯網也將顛覆各行各業的傳統思維和運轉模式。從“滴滴打車”迅速蛻變為“滴滴出行”就不難看出,打車軟件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出租車行業向公共交通領域滲透。

在北京和深圳,不少上班族已經開始每天乘坐“滴滴大巴”上班了。這種直達班車與公共汽車的根本區別在於:傳統公交車是先有線路後有乘客,而滴滴班車則是先有乘客訂單、後定行車線路。相信不久的將來,同樣處於壟斷地位的公交係統,也將和出租車業一樣,接受移動互聯網的“革命”。

其實,麵對一場勢不可擋的革命,隻有那些保守者和落伍者才會害怕革掉自己的命。而更多的傳統行業完全不必仇視那些劃時代的新產物,反而應該去熱烈地擁抱它,與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