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之美,還不僅在於湖麵的山光水色,她又是和一些遙遠奇特的太古、中古史跡聯係在一起,和一些神話逸談聯係在一起的。這就是說,在她的笑靨上,還罩著一張珠光閃爍,雲霧迷離的麵紗。
離鏡泊湖招待所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落差二十米的瀑布,穿過一條樹木異常繁盛的林中小徑,我們就到達那個美得古怪神奇的所在了。雖然那時正是枯水時節,二十米高的水珠簾子沒有垂掛下來,但這並不影響它的瑰麗景致。出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四壁黛色岩石筆立,凹下處是一麵顏色深得像墨的小湖。石壁之外,圍著鐵鏈,免得人們一失足掉下去。附近地麵,到處是灰黑色的小孔密集的岩石。這種景觀,在國內的各地名勝古跡中,我從來沒有見過。它是詭異、奇特而又粗獷、美妙的。不用說,這就是當年火山的噴口。小湖裏麵的“墨水”,據說深不可測,至今仍沒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深度。當地也有人說這麵小小的湖,並不是火山的噴發口,而是瀑布千年萬代衝刷而成的。但是,看周圍那些十分堅硬的岩石屹立如壁,湖水又黑得像墨水,我寧可相信它是一個古老的火山口。
像這樣詭異幽奇的地方,千百年間,許多神話傳說附麗在它身上,是自然不過的事。曆代的神話傳說中,有一個“紅羅女”的故事,是頗饒情趣的。在瀑布高懸的日子裏,人們傳說在瀑布後麵,有一個美麗的仙女,古代的靺鞨國王(靺鞨是滿族的古稱),派人去尋美,在鏡泊湖畔遇到了她。國王發現美女的消息傳遍遐邇,許多人都想向她求愛。這個紅羅女也真奇怪,她提出的條件是:誰能回答她的問題她就和誰結親。問題隻有一個,就是“什麼是世間最可寶貴的?”來追求她的有勇士、書生、商人、國王等等人物。勇士的答案是“勇武”,書生的答案是“書卷”,商人的答案是“金錢”,國王的答案是“權力”。流傳的神話故事說,所有的答案,紅羅女都認為不對,這些人就都灰溜溜地離開了。這個有趣的傳說蘊藏著一個謎語,即使不想去追求什麼紅羅女,作為現代人也是應該有一個較新的答案的吧。仿效前人筆記小說的口吻,也許可以添上這麼一句:“噫!斯亦可謂異矣。姑錄之以質諸高明也。”
如果說這樣的故事完全是惝恍迷離的神話,那自然是對的,但它也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人們對於鏡泊湖美麗的讚賞。和這個神話並存的,有一個真正的曆史故事,它倒是和鏡泊湖相得益彰了。離鏡泊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東京城,這是曆史上相當著名的地方。它是一千多年前一個古國的首都,八世紀的唐代時期,靺鞨族在東北廣闊的地麵上建立了一個“震國”,它的國王後來受大唐帝國冊封成為“渤海郡王”,改國名做渤海國,版圖從東北內陸一直延伸到渤海之濱。全盛時期這個古國管轄著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它一直到十世紀的時候才滅亡。現在,當年建立的古廟的石燈塔,當年渤海國的宮殿殿門前甬道,經過一千多年了,還被保存下來。它們所用的石料,和鏡泊湖旁那個火山噴口的火成岩一模一樣,也就是那種灰黑色的布滿了微小孔洞的玄武岩。這麵大湖的鏡子,閱盡了多少人間的滄桑!
火山噴發啦,故國興亡啦,神話傳說啦,蜿蜒盤旋的湖麵啦,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使鏡泊湖洋溢著一種特殊的情調。我想,在月白風清的夏夜,要是在這裏泛舟,或者在嚴冬冰雪皚皚的季節,晨起漫步湖畔,想一想和這麵湖相伴隨的許多故事,該是更能撩撥起人們許許多多聯想的吧。
不過,話說回來,鏡泊湖盡管有自然的美,粗獷的美,樸素的美,但也未免太缺少修飾了。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多修些房子,多建幾座亭台,多辟些花圃草坪,多種幾行風景樹,讓這個全國最大的火山堰塞湖接待更多的遊人,讓更多遠方的遊客開一開眼界,恐怕還是必要的吧。因此,我在篇首錄下的小詩裏也就有這麼兩句話:
淡染胭脂臻國色,
畫師何日灑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