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保 被低估的保險巨頭
專欄
作者:老邢
中國太保(601601)自2007年12月上市以來,股價表現不佳,截至2013年底,其股價累計下跌超過60%。不過,最近兩年該股走勢逐步轉強,2014年,公司股價全年上漲78.16%。進入2015年,截至5月28日,該股股價2015年累計漲幅1.73%,遠遠落後大盤。考慮到公司優良的業績和發展的持續性,我們認為公司股價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價值維度:物有所值
淨利潤增速穩步提升,壽險成為核心驅動力。2014年公司財產險、人壽險保費分別為930.3億元和98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8%和3.8%;產壽險淨利潤分別為10.37億元和90.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5%和46.1%,壽險占總利潤比重提升至82.2%。產壽險利潤增速分化,壽險高增長動力在於投資收益改善和責任準備金釋放淨利潤,產險增速下滑原因在於綜合成本率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公司壽險呈現由“渠道調整”向“險種結構優化”的轉變。首先,重個險、重期繳持續推進。個險新保單同比增長20%,個險新單占新單比重提升11個百分點至53.6%,期繳新單占新單比重提升9個百分點至54.4%。其次,渠道和繳費結構調整帶來險種結構優化,分紅險規模和占比均負增長,傳統和意外健康險同比增長37%,合計占比31%,成為業績增長最重要增量。
成長維度:物超所值
201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7.62億元,同比增長15.75%;實現營業利潤70.19億元,同比增長58.6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03億元,同比增長52.69%;實現每股收益0.54元,同比增長54.28%,表現出良好的成長性。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業績穩健提升,權益投資占比提升。受益2015年一季度資本市場行情延續,公司權益類資產占比回升至12.4%,較2014年末增長24.2%。另外,其理財產品(含信托計劃和資產支持證券等)的配置比例提升較快,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理財產品占比分別同比增長114.7%和127.2%,公司投資結構趨於多樣性。
(2)保費結構調整明顯,個險新業務增長較快。2015年一季度,公司壽險實現業務收入379.18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新保單業務收入124.38億元,續期業務收入254.80億元。個人業務保持較快增長,實現新保單業務收入96.69億元,同比增長23.4%。
(3)收入彈性較高,與資本市場聯動性強。2015年一季度資本市場持續火爆,滬深300指數上漲14.64%。根據測算,滬深300指數上漲10%,公司權益資產稅後浮盈/2014年淨利潤為12.7%,彈性顯著。如果未來市場保持較好態勢,中國太保全年投資收益有望繼續增加。
估值維度:安全邊際高
通過追蹤市場中各大券商對中國太保的最新研報,我們發現: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計,公司2015年的每股收益也可達到1.39元,其合理股價應在39元左右。很顯然,目前的股價被低估10%左右。
欲了解更多低估白馬股,可關注微信:捕牛者(微信公眾號:buniu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