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不局限於一城一地
反腐正在布更大的局
《人民日報》刊文稱:中紀委已經有段日子沒上頭條了,這讓一直在猜“下一個大老虎是誰”的人不禁犯起了嘀咕:“老虎”落馬速度變慢了,難道是中央反腐力度減弱了麼?不然!看似“低調”的中紀委其實一點都沒閑著,綜合梳理近期的信息,我們發現,在經過兩年多轟轟烈烈地“拍蠅打虎”後,中央反腐正進入新的階段:不再局限於一城一地、一人一事,而是著手布更大的局。5月20日,寧夏政法委書記王雁飛調任四川省委紀委書記。包括他在內,2015年過去的五個月裏,已有6名省紀委書記進行了調整,而十八大後到2014年底僅有8人調整。截至目前,十八大後,13個省份涉及14人次的省級紀委書記調整中,6人屬於中央“空降”,6人異地調入,僅有2人由當地在職官員出任。省紀委書記密集換將,是中央反腐新布局中的關鍵一步。十八大以來,中紀委主導的“打虎”行動一次次成為媒體的頭條,成績有目共睹,但與中央熱火朝天的反腐局麵相比,地方在反腐上的積極性和推進力度明顯不足,“上麵九級風浪,下麵紋絲不動”的情況有之;“吼吼嗓子、擺擺架子、做做樣子”裝腔作勢的情況有之;甚至一些地方為完成任務,在問責上有“湊數”之嫌,以至於中紀委官網刊文質問,反腐“隻靠中央抓,那能抓得過來嗎?”經過兩年多強力打虎的有效震懾之後,目前反腐已經到了深入田間地頭,切實清除群眾身邊腐敗的關鍵階段,要完成這個目標,單靠中紀委這一支“主力軍”顯然不現實,必須在反腐一線盡快鍛造出更多的“主力軍”。
政企聯手套5億撥款
拖延一年不查處
撫順鋁廠與撫順市國資委涉嫌聯手造假,套取5億國家專項撥款,並導致部分資金去向不明。對此撫順市國資委回應,承認造假,但錢都用在老百姓身上了。有論者稱,這些資金有沒有用到工人身上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為什麼要采取政企聯手造假方式套取和騙取國家財政專項資金,且不敢公開資金的去向。分析稱,國家對經濟薄弱地區、特別是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破產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然而一些地方卻將此當做了侵占國家利益的機會,不惜利用財務造假、人員造假、假破產等手段,套取和騙取國家資金,甚至引發許多貪汙腐敗問題。按理,撫順市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更應當知道如何維護國家利益,如何執行好國家財經紀律,如何維護好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然而,在撫順鋁廠的破產案件中,卻充當了套取國家專項資金的元凶,與企業一道,利用造假手段,惡意套取國家專項撥款。早在2014年6月,媒體就對此事有過報道,指出撫順市國資委和撫順鋁廠偽造5427份職工檔案,套取國家財政5個億補助的問題。那麼,為什麼近一年時間過去了,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處理呢?難道5億元資金就要這麼稀裏糊塗地被非法占用嗎?事實上,從近年來媒體報道的情況看,類似於撫順市國資委和撫順鋁廠這種政企聯手套取、騙取國家資金的問題,並不是個例,也不僅僅發生在破產案件中,幾乎所有的國家專項資金,都曾發生過類似問題。如國家審計署發布的《2013年第25號公告: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顯示,共有102個項目單位編造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取國家專項資金5.56億元,其中,不乏格力、TCL、長虹、漢能等知名企業。而國家審計署2014年發布的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則顯示,共有38個單位和個人通過虛報資料、重複申報等方式,套取騙取棚戶區改造資金15.41億元。這其中,如果沒有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聯手,是不可能實現的。
中國經濟正迅速降溫
是否會出現超級收縮
當前中國經濟正迅速降溫。盡管中國在過去6個月裏三次降息,但隨著中國令人頭疼的通縮進一步加劇,其實際資金成本已飆升至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中國是否會出現超級收縮?如今,中國正麵臨著來自歐美方麵的通縮壓力。美國的CPI自2014年5月的高點2.1以來不斷下降,直至2015年3月的-0.1%,其中1月為-0.1%。歐洲則顯示出更為嚴重的通縮趨勢,CPI自2013年5月起就一路下滑,在2014年12月後的4個月連續為負。隨著全球貿易壁壘的拆除步伐不斷前邁,加之套利等存在,使得國際間相同的可貿產品逐漸回歸一價定律,也即同產品應有相同的價格。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經濟逐步一體化的前提之下,國與國之間的通脹可以實現輸入效應,外圍經濟體的通脹狀況低迷將勢必影響中國通脹預期。由於中國需求的逐漸隱退,大宗商品不可能出現普遍性的牛市,這就造成未來物價的繼續低位徘徊,通縮陷阱揮之不去。為了應對當前中國經濟通縮壓力,央行再次祭出降息杠杆。然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指出,從目前情況看,當前,中國通縮成因極為複雜,既有需求端的需求萎縮型通縮,也有供給端“正向供給衝擊”和供給過剩型通縮;既具有輸入性特征,也具有內生性特征,須對通縮的成因、傳導機製等方麵有更為科學、全麵地研判,非貨幣寬鬆能根本解決。不論從GDP增速、投資規模、發用電量、外貿活躍度等實體經濟指標,或是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量、利率水平等金融指標,還是PMI、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先行指標來看,中國宏觀經濟都處在“雙去”(去產能、去杠杆)疊加、“三低”(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並存的狀態。由於風險偏好的改變,現金為王成為人們更多的選擇,這直接導致貨幣流通速度下降,造成名義利率下降,供給出清要通過價格降低來實現,因此寄希望於靠貨幣寬鬆恐難根本緩解經濟緊縮和通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