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訓需求
調查教師培訓的需求分析來看,校長和教師希望得到培訓的內容由高到低依次為:學科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師德修養,教育改革最新動態及教學管理水平。在培訓方法的選擇上,最喜歡的是“脫產進修”和“短期進修+校本教研”,其次是“專家到校指導”,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書,教師最受歡迎的培訓方式是“觀摩考察”,再次依次為參與式培訓,講座式培訓,專家進校指導,最不受教師歡迎的是網絡培訓。除以上培訓方式以外,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教師希望的培訓形式由高到低依次為:外出學習、網絡學習、教材研讀、聽說評課、專題講座、反思性寫作、參與式討論以及校本課題研究。大部分教師認為培訓時間7—10天是比較理想的培訓周期,有個別教師渴望半個月左右的培訓。
三、發展和建議
1.師資培訓是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各學校領導要切實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各項培訓的順利實施。各學校應該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使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學校應該加大對各位教師的引導,使其改變自身的觀念,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把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作為一項首當其衝的工作來做,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以優化教師培訓環境,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2.區別對待,有重點有傾斜地開展培訓
(1)加強全區“中小學信息化工程”和“教師交流與計劃”建設。通過行政方式與手段,積極促進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一方麵使全市每所學校的每個教室都能夠有信息設備,使每位教師都能夠熟練使用信息技術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麵使全區每所學校都能夠與其他學校均等享有優質教育資源,並通過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提高教師的信息搜集、處理與應用能力。通過“就近整合”和“1+X”(1所優質學校支持1所或1所以上的薄弱學校)學校發展原則,在原有“片區教研”的基礎上,加速優質學校對薄弱學校的帶動與幫扶作用。
(2)加強農村學校與薄弱學校的投資與建設。從現有情況來看,農村學校與薄弱學校已經成為我市教育發展中的“短板”,要實現全市教育整體跨越式發展,不解決“短板”問題,全市教育發展整體目標也難實現。因此,要發展這些學校,一方麵需要增加學校發展的經費投入和教育保障機製建設,比如均衡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對薄弱學校、偏遠山區學校的支持,補充山區學校音、體、美以及英語專業教師,另一方麵要揚長避短,走特色化辦學之路。
3.以受訓教師為中心,關注受訓教師需求
學科教師參與培訓,主要目的在於期望利用教育技巧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良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因此對教師的實際需求的細致把握,是決定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所以應采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各種方式進行培訓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訓需求信息和確定培訓需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找出目標期望值與教師現狀之間的差距,從而保證培訓目標的合理性。不斷創新培訓形式,是培訓能夠滿足廣大教師的實際需求,讓培訓成為教師的一種強烈需求。
總之,隻有在資源上尋求質量,更加重視培訓質量,加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提供多樣化培訓資源,促進培訓內容轉化應用,才能在今後的培訓中優化教師培訓環境,加強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至於更好地開展蘭州市教師培訓工作。
參考文獻:
[1]餘新.教師培訓的本質、功能和專業走向[J].教育科學研究,2010,12
[2]李冰.“田野式”農村教師有效培訓的含義及其實施策略[J].教育探索,2009,1
[3]楊彥軍.西部中小學教師培訓現狀及需求調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