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 / 2)

三、紫金學院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工作的組織及實施

1.入職培訓的最終目標

開展新教師崗前培訓,必須明確入職教育的目標,培訓計劃緊緊圍繞目標展開:一是向新教師傳遞學院的文化及係統政策;二是改善新教師的教學行為,完成角色轉換;三是促進新教師的個人及專業舒適感;四是滿足資格證書及晉升的指令性要求。

2.集中培訓的內容及方式

(1)組織集中授課,豐富課程內容。第一,舉行開班典禮。為了引起新進教師對崗前培訓的充分重視,促進崗前培訓的製度化,學院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培訓開班儀式,由學院院長主持,介紹學院整體情況,並對學員提出具體要求。新教師剛入職,對學院的校紀校規了解不多,學院職能部門會通過開班典禮對新教師進行人事、教務等方麵的製度培訓,促進新教師了解作為本校教師的基本要求。第二,理論性培訓。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本專業和學科的知識水平,在這基礎上還需要具備必須的教育理論和相關知識,需要有很強的教育專業素質和技能。學院的崗前培訓除了開設四門常規理論課程外,還開辦了名師講壇,邀請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介紹教育教學方法,解答新教師在教育技術等各方麵的疑惑,促使每名新教師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教師。第三,技能型培訓。新教師入職以後,各係、部教研室為每人指定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指導老師。指導老師負責布置新教師的學習任務並指導其擬定講課內容、撰寫教案、模擬課堂教學。各教研組組織教學督導組試聽,並針對課堂效果提出改進性意見。第四,研討式培訓。新教師具有不同程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使他們積累了一定程度的教育體驗與認識,學院通過組織座談會,並邀請相關專業的優秀老教師參加,通過交流相互分享,討論在培訓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從而使新教師在切磋後上升到較高的理論層次。

(2)規範培訓管理,嚴格考核製度。第一,建立完善的考勤製度。為了端正新教師的學習態度,樹立良好的學風,確保崗前培訓的效果,學院還製定了嚴格的考勤製度。人事部門作為職能部門,對崗前培訓進行全程監督。按照製度規定,新教師因教學任務不能到課的,須由教研組證明假條,並交由人事部門備案;病假須出具醫院證明。曠課超過一定課時者,取消其考試資格。第二,檢查新教師教學過關情況。新教師入職一個月後,學院將對新教師進行教學考評,主要分為係部考核和學生測評兩項,係部考核主要包括檢查教案、聽課抽檢、民主測評等方麵,學生測評是采用隨機任教班級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結果由人事部門彙總,對於未合格的教師,所在係部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幫助其進一步提高,學期結束前再進行測評,直到過關。第三,嚴格崗前培訓理論考核。學院按照省師資培訓中心要求認真組織崗前培訓理論考試,堅決防止和杜絕考試過程中的舞弊現象,確保考試的嚴肅性和公平性。

新教師崗前培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以新教師能否真正掌握教育教學技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高校教師為終點。作為高校,應從學院發展的角度給予新教師更多的關懷、更大的發展空間,促使其早日成為高校的教學骨幹。

參考文獻:

[1]劉傳哲,何淩雲.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方案[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5,10

[2]樓世洲.高校教師崗前培訓製度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9,2

[3]宋永剛.人才戰略與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4]管培俊.新時期中國高校教師培訓[J].教育人事,2002,1

[5]曾鳳玲,黎輝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的創新實踐與問題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08,3

[6]李瑛.普通高校教育崗前培訓的問題與對策[J].巢湖學院學報,2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