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軍聯合行動訓練對部隊管理的啟示
前沿論叢
作者:孫超偉 和繼威 王遵義
摘要:目前,世界一些國家為了有效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每年都立足本國國情全麵加強多手段、多形式、多內容的常態化建設,定期組織由各軍兵種,包括地方人員參與的聯合應急演練,從而提高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應急管理能力。
關鍵詞:部隊管理 聯合行動
目前,世界一些國家和組織為了有效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由軍地共同參與的聯合應急演練。如北約每年都要舉行常態化的緊急救援聯合軍事演習;美軍自“9·11”事件後常常組織實施大規模的聯合應急演練;英軍將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救援、反恐維穩、海上攔截等正式納入訓練項目;英軍特別空勤部隊經常在“死亡房”內設置有若幹假想恐怖活動,展開應急對抗救援;法軍在軍隊體係內專門設置救災專業部隊;印軍適應本國國情,高度重視應急機動部隊建設。由此可見,世界各國均十分重視部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本著拿來主義的態度,外軍的一些經驗做法值得部隊管理人員進行學習思考。
一、積極與地方政府和部門進行協調,實現信息資源整合好利用好的目標
具體來說,要通過周密計劃預設通信的方式使軍地聯合行動時,信息網絡體係完好運行,為軍地共同決策提供可靠保障。要把通信保障作為指揮保障的重點,組織以指揮信息係統為核心,有線通信、無線通信、衛星通信、導航係統等多種信息傳輸方式相結合,軍地資源互為補充的指揮通信網絡。要重視測繪、氣象信息的保障,針對指揮需求,把傳統保障手段與數字化、信息化保障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為指揮員提供實時準確的測繪氣象信息。
二、積極與地方政府和部門進行協調,明確指揮主體,明晰指揮關係
無論是預有準備,還是應急行動都應明確指揮主體,最大限度賦予指揮權,盡快形成統一的指揮核心。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指揮主體主要由行動地區最高軍事機關、擔負主要任務的部隊、參與行動的最高指揮機關擔負,以利於形成高度的指揮權威。要建立健全指揮體係。根據投入的建製單位數量、兵力規模、任務範圍等因素,合理確定指揮層次,構建單級或多級指揮體係。構建指揮體係的關鍵,是正確處理指揮層次與跨度的關係,既不能因縱短橫長、指揮跨度過大,造成控製難;也不能因縱長橫短、指揮層次過多,影響指揮效率。既要保持精幹高效、功能完備,又要避免重疊交叉設置。由此可見,如果平時不增進了解、加強磨合,靠緊急時“拉郎配”,就很難使各種力量融為一體,發揮最大效能。
要把理順關係作為組織指揮的重中之重。大規模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各種關係十分複雜,建立明晰順暢的指揮關係,是組織指揮必須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以抗震救災為例,主要應理順四種關係。一是指揮關係,這是指揮機構與隸屬、配屬力量之間構成的基本關係,下級在行動上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指揮,自覺維護上級指揮權威。二是指導關係,這是根據職責和任務,對指揮關係的延伸和補充。各級指揮機構業務部門,有責任和權力對口指導下級部門;指揮機構內部,指揮中心有責任和權力指導其他業務部門。三是協同關係,這是參戰力量實現整體聯動的內在要求。在具體行動中,沒有建立指揮關係的任務部隊,在執行同一任務時應建立協同關係,既可以由各級指揮機構統一組織,也可由任務部隊根據實際情況臨時組織。四是協調關係,這是軍地之間溝通聯絡的主要渠道。軍警民共同參與的非戰爭軍事行動,部隊應與地方黨政部門之間建立多層次、多方麵的協調關係,確保軍警民步調一致。
三、積極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摸清相關地區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具體情況
尤其是近年來洪水、泥石流、幹旱等自然災害頻發,部隊急需相關自然災害部門的技術支持,通過平時相關技術部門對所屬人員進行基本情況的介紹,如常見的自然災害的類型、災害容易發生的地方和該地點的交通狀況、如何實施救援等內容,所屬部隊要進行逐級傳達學習,貼近實戰要求進行考核,以達到備戰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目的。
四、積極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及時調整其他部門行動
在執行出國維和任務時,要積極與當地政府和友軍聯係,主動與其聯歡、贈送禮物,請友軍參加我國、我軍的節日。有選擇地學習友軍的建設經驗,依據求同存異的方式原則與友軍溝通和處理各種關係。
參考文獻:
[1]古力.國外應急管理的做法.安全與健康,2010,1
[2]尤光旭.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政工學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