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攜帶了眾多車輛的“偽裝營”似乎也根本攜帶不了多少食水等給養了。不過王新盟並不憂慮給養的問題。如果再隊伍離開防守的其他各路人馬兩天左右的行軍距離上那些俄國人還不展開全麵性的進攻行動,就說明敵人另有打算,隊伍也隻能依靠一路上水源和當地就地給養條件的被影響情況再做打算了。
在羅斯托夫城外聚集起足夠的兵力後,王新盟就開始率領著七八千人的隊伍利用一天左右的行軍越過了數十個少年義勇軍營群所構成的“外圍線”向著二十裏外的俄軍主要營壘方向展開了進攻。
在這遼闊的南俄草原上,即便相隔二三十裏左右的距離,大軍的動向也幾乎是不用派遣多少斥侯就能輕易偵察到的事情。在之前的交鋒中,俄軍對少年義勇軍的戰鬥力還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除了在組織指揮上體係不健全也比較稚嫩外,按照傳統的眼光來看這其實是一支戰鬥力頗為不俗的隊伍。如果在局部沒有至少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與足夠的精銳武力,這平坦遼闊的地帶上大軍會在與這些強敵交鋒之前就在犀利的炮火下傷亡慘重。這規模看起來似乎十倍於一般營群並配屬了重多車輛的隊伍絕對不是當年的單路俄軍所能抗衡的,哪怕是防禦中也一樣。
因此,王新盟所率領的大軍一出外線,自知不可能是對手的近兩萬多俄軍就不得不放棄了已有的營壘向後退去,同時最大限度的通知臨近的力量準備應對這些東方強敵的反攻。因為這些少年義勇部隊的戰鬥力似乎更多依賴於炮兵,而再輕的炮兵也會給機動力帶來局限。加上新軍這次前來的隊伍似乎沒有多少馬匹,因此在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方麵俄軍並沒有多少顧慮。
在適當的向後撤退並且不追求對羅斯托夫一帶新朝義勇部隊的包圍對峙的情況下,很容易就集結了七八萬人左右的機動力量。
“前出的這些東方強敵似乎已經與其他的隊伍拉開一日左右的距離了,我們要不要同這些強敵再展開一次決戰?我想,如果能夠再一次殲滅七八千左右的敵軍,就能。。。”
“算了吧。你當我們之前沒有俘虜過這些少年並得到最基本的情報信息麼?這些人都是來自於東方的動員部隊罷了。這樣的軍隊,他們每年新增的人數就可能有幾十萬人之多,我們付出之前那樣嚴重的代價再消滅七八千人又有什麼用?我們必須要改變之前的戰術了,擁有足夠的人力和兵力乃至經驗上的優勢,就要充分的利用這種優勢。”
當見到這數千雲集在一起的“少年義勇部隊”的時候,之前打了不少勝仗的餓國諸勢力其實也開始頭疼起來,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像之前那樣付出巨大的代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