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率領大軍感覺到昆明府的時候,劉康汪涵等人起初並不知道是張海親自前來,不過這種陣勢的新軍主力部隊,負責統帥的人少說也是暫編師師長的級別。
新軍此時還沒有完善的軍銜製度,也沒有完善的武官製度,一般來說仍然按照番號次序和實力評估的辦法確定指揮與隸屬原則,近衛部隊另論。
比如獨立近衛部隊營的營長按實力上說超過所有的作戰旅,地位也高於所有作戰旅的旅長。獨立近衛部隊的連長則要遜色於一般作戰旅旅長的地位。在其他地方屬於從屬地位。任何一個新軍主力的營級單位都要搞於一般意義上的公安軍步兵旅,在實踐指揮中擁有領導地位。新軍主力部隊的作戰連則與一般公安軍步兵旅的地位差不多,前八旅的主戰連隊高於多數公安軍步兵旅,後十三旅的連隊則略低於一般公安軍步兵旅。
從新朝五年開始,在整個新軍體係基層:春節至整個春季,都會從南京發下一份有關各部隊過去一年表現和裝備表乃至抽查巡視評審狀況得出的“戰力與榮譽點數評價表”,“戰力與榮譽點數”高的,在隸屬關係上就自然而然的按照規矩有所高低。公安軍步兵營和新軍步兵旅以下各單位的評審則由總原則之下的進行自主審核評定。在很大程度上,這也是張海為了激勵各部隊的活力避免等級化官僚化的措施之一。
這種製度當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但正如整個新朝並不成熟的政治權力構架一樣:對於一般王朝而言這是一種有危險的機製,而對於在整個天下和軍內外擁有舊時的君主所根本不具備的威望還擁有特殊而強大的“秘書機構”的張海麵前,這種風險還沒有超過可以允許的限度。
劉康做為新軍營長之一當年也是青州之戰以來的老戰士,對於張海雖然算不上熟悉,但還是有些印象的。加上了解很多敵我識別方麵的內部原則,在見麵之後不久就知道了是新朝聖主親自率領大軍趕到了昆明府。
劉康了解新軍內部的一些規矩,沒有太多的寒暄客套,而是見麵就直言了昨天的事情:“殘敵昨天來到了城下,於傍晚前向北逃竄而去了。“
“來敵有多少人?“張海詢問道。
“總共大約一萬五千人左右。”劉康回答。
“那總共有多少敵人逃了出去?”張海又問。昆明府至少有一個公安軍步兵旅,還有一個二十一旅三營。這些部署張海是了解的。在張海看來:即便是比較新的第二十一旅麵對像西南土司聯軍那樣的隊伍一個加強營群就算談不上全殲十五倍於己的對手,也應該能留下十倍於己的敵軍屍體和俘虜才對.
“一共留下一千五百具敵人的屍體,包括傷死的俘虜在內擊斃了一千七百人,還活著的俘虜大概七百人。應該有一萬兩千到一萬三千左右的殘敵北逃了。”
“這些人以馬隊為主?”張海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