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師之前,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對被俘的累計近五千俘虜所進行的大規模甄別審訊。這些俘虜經過甄別和初步的詢問之後,葬地俘虜就地安置。前殘明核心部隊的二百名左右軍官及骨幹俘虜則由近衛一旅負責押解同張海一起回京,這當中還有不少不同尋常而且年齡也比尋常士兵要大不少的可疑分子。
至於其他的大部分人,則由王光負責押解至成都負責看押。按張海的想法:對於這五千人的全麵調查和審訊至少也要等整個西南同化的攻略徹底完成後,到明年才有條件逐步釋放。否則誰也不知道在冬季可能進行的大規模行動中,這些人的作戰經驗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新朝七年四月初十,即便是川西北的高原上在白天也會感覺到一絲溫暖的時候,隊伍踏上了回師路途。
跟著張海所率領的親衛連及獨立近衛部隊大概千把人一起走的沒有做為不穩定因素的需要押送回南京的俘虜,隻有四十七名獨立近衛部隊及親衛連的傷員。這些是排除了不影響行動已經恢複的輕傷員和需要在當地休息的重傷員之後所剩下的人。
隊伍裏準備了看起來有些奢侈如同那轎子一般的“軟臥單架”,負責抬這些單架的都是卸掉了火器負擔的近衛部隊精幹。雖然算起來這“軟臥單架”加上精製鎧甲的重量平均每人接近五十公斤。可在遠非尋常人可比的優秀的體能之下,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也沒有讓傷員有多少顛簸搖晃之感。跟隨張海等人一起返回的,還有充足的幾十名軍醫。
傷員們在張海走過來的時候見到自己躺著而聖主卻連馬都沒有騎,不少人都打算努力的立起上身企圖座起來。
張海沒有過多的冷漠也沒有太多的做作,而是如自己人一般的坦然道:“聽軍醫的話,你們現在還不適合有讓傷口冒險的行為。如今我們是在自己的天下行軍,可不是去執行什麼作戰任務,一切以避免意外為第一要務明白沒有?我們現在並不缺乏人力。”
張海在身邊的戰士們眼中其實如同大多數帝王在侍衛們眼中一樣,早就沒有了太多的神秘感,最多不過是像長輩一般的凡人。何況論年紀張海還大不了大多數官兵一輩。不少戰士都知道張海並非聖人,也有人欲及某些時候的懶惰。可那種身居高位卻依然存在的對理想與事業的執著,對身邊的人沒有隔閡與距離感的平易近人,再加上北京那件事使身邊的人也大多相信的神性光環。還是讓近衛部隊的官兵們又一次感覺到了那平生難見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