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府學之城(2 / 2)

關於王光所說的政策,張海在稍做思索後就想到了兩個問題。一是今年將要推行的走讀政策,到底落實不落實?小學可能還好一些,到了高年級青春年少叛逆氣盛的時候,又沒有家長的約束,就算“害群之馬“被清理掉絕大部分。也不可能保證一個班不會出大問題。畢竟,如果讓學校承擔學生生活的全部管理問題,像軍隊那樣,實際上對於日常的管理和管理人才的要求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至少沒有了家庭的影響,就缺少了一個問題的申訴渠道。

另一個,就是這種相對融洽的校園關係有沒有可能繼承中國舊文化的另一種弊端:家本位的團體歸屬及利益素求使得在社會上較之以前講關係的程度毫不遜色?

這些疑問在去府學的馬車上,張海也坦然的向王光講了出來。

“是我思考的有些不周了,幸好聖主提醒的極時。“王光有些愧意的說道。

“要麼這樣吧:如果不超過一府的距離,那麼其實每月回家一躺也不算有多難。每個月集中有半旬左右的旬假就夠了。距離府城比較遠的家庭,三族以內直係親屬則可以獲得來府城學習的機會。我們現在在全國範圍內剛剛普及初小。初小可以暫時安排在縣學。畢竟這個年紀的孩子比較好管,問題也少。後四年級可以安排在府城。這裏麵管理調整的壓力不小。但是我想隻要確保掌握各府的人才合格,就可以把問題減少到最小的程度。“張海不並忌諱講出自己的看法。

說到這裏的時候,張海也開始意識到新朝擁有這麼強大的中央與執政能力,基層卻依然有不少弊端和問題的原因了:新朝在行政構架上實在是太潦草了。已經到了需要進行一定程度調整的時候,那就是“府權實化“。即便是以張海的威望及身邊孩子們的政務處理能力管理到縣以內的具體事物也有些問題。更別說沒有那麼多可靠的人才。而在府一級實現權力的有效集中,監督與管理等諸多方麵也就有很多便利了。

在新朝有所發展的成都府並不算小,但張海與王光所在的馬車卻在路途中沒有什麼障礙,大概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一起乘馬車由外城的軍營來到了成都城內的“府學之城“

大概因為抵達學校的時候剛剛是下午一天課程之後自由活動時間的原故,在臨近校門的時候張海就聽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孩子們的熙熙攘攘之聲。那種聲音透著一股無憂無慮中的歡聲笑語,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所裝不出來的。

這種意境與感覺,張海在自己經曆過的新舊學院之中從來沒有感覺到過。隻有在前世的時候似乎多少有些朦朧的印象。

“這校園終於像個校園了!“張海有些感歎的說道。學生們在學校裏的生活怎麼樣,在張海看來實際上是並不遜色於軍事與工商的百年大計,因此多少也有些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