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城南書商(一)(1 / 2)

對日攻略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張海沒有像很多帝王在對外戰事那樣整天焦急的關心著前方的戰事,並把很大精力放在同前線將領監軍等通信方麵。

張海從淩晨到整個上午通常都是與柳香及慧蘭一起渡過的,每個夜晚也大多陪伴在妻子和女兒的身邊彌補過去這些年來的虧欠。中午的時候還時常去看望父親張林乃至母親楊秋霞等人。

起初的時候,張海也有一種自戀的情緒,覺得自己如今所能取得的成就一半多屬於上天給予自己的天賦和機運,而另一半屬於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外加自兒童時代就開始有的布局,乃至超過這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

不過冷靜下來之後,心中卻總有一種疑惑卻越來越旺起來:自己並非親生骨肉,可張林乃至楊秋霞等人給予自己的支持、關愛,乃至從一開始的條件創造都遠遠超過這時代平常的父母所能為自己的子女所能做的了。

張海甚至懷疑:父親張林也是一個穿越者,隻不過他不能像很多小說中的穿越者那樣不到十年二十年就封侯拜相功成名就,而是花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從一個連路引及合法身份都沒有的“黑人”、一個落草為寇的江湖破落者僅僅奮鬥成擁有一定資財的小康之家而已,他或許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了。覺得自己的子女可能依然過於平庸,他甚至不惜尋邊大江南北尋找資質過人的孩童不惜重金來收養。這份毅力和魄力都是張海自知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具備的。

為此,每次“請安”的時候,張海都有意或無意的試探著,可卻始終沒有什麼結果。父母從生活習慣到語言習慣乃至所有的一切都早已融入了這個時代,有所不同的,也不過是這些年來明顯受自己的影響而已。除了對自己超出常人的無私,看不到一絲異樣。尤其是在不少的觀念方麵,讓張海更看不到父母“穿越者”的跡象。

張林及楊秋霞等人平日裏也並不過問政事,而是有規律的習武、遛鳥、看書、下棋、聽書或聽新戲每日裏清閑的生活過的也很充實。

在宮中渡過了幾個月相對清閑的日子之後,張海擔心自己乃至自己身邊的人忘卻了危險,又在京城之中進行了一次微服私訪。

南京城裏延長了大半年的戰備終究結束之後,在各種財力和技術的扶植下,南京乃至周邊方圓百裏的南直隸心腹一帶的經濟活動終於迅速的恢複發展起來,甚至可以說遠遠超越了戰亂動蕩之前的南京城。

除了這裏集中了全國的人才和財力外,不少行業的勞動力在經過軍備動員時的紀律管理鍛煉乃至業務訓練之後也大幅度的提升了自身的水準。

新華書局做為南京城的文化輸出中心是張海平常就來過多次也經常來的地方,因此在冬天的時候張海沒有再去那些自己曾經十分熟悉也通過各種內報能夠有效掌握的地方,而是去南京城南距離“體製內產業群”有一定距離的市區內去逛了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