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外使來朝(二)(1 / 2)

新朝開國頭數年到十年之內,所需要花錢的地方甚多,而繼承自傳統農業社會下的經濟底子卻不怎麼雄厚。因為要最大限度的恢複經濟,也不可能對國內課以重稅,尤其是農業方麵,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省下了過去皇族及宮廷乃至官紳階層的大部分費用每年還有兩千萬上下左右的赤字,全靠幾年的國內征戰中吃大戶得來的錢糧來透支。

雖然說隨著經濟的恢複,工商業稅收乃至農稅都有很大發展的空間,但是隨著涉及整個城鎮適齡學生的教育體係的建立,負擔的師生成本會越來越大。以每個學生的食宿費相當於成年生活費一半,加上被服裝具翻倍計,每年至少是折合五石的成本,再加上各校教職工及其他費用,每年至少是折合十石的成本。全國真正意義上的常住非農業人口城鎮按照兩千萬的估計,十年的教育周期內不拒絕甚至崇尚女生入校的話,那至少要供養五百萬在校生,這還沒有考慮到城鎮人口的增長。換句話說:要在全國的城鎮推廣十年製義務教育雖然不是不可能,但要花費的成本相當巨大。解決的出路就隻有一個:周邊的殖民地,甚至歲幣都難以滿足需求了。至少自七到十年以後到未來二三十年的這個時間段裏,也隻能靠日朝兩家每年提供的折合幾千萬兩財富來彌補國內財政上的虧空。

李峰見張海在這個問題上陷入了沉思,想起暫時由自己負責的那花錢如流水的文教領域,似乎也猜測到了些什麼。宋子悅這時似是直言不諱說道:“師傅以前似乎對這種朝貢關係並不以為然。依我看:要展開對這些國家的征戰,也不一定要等到數年到十年之後。今年秋冬之季就可以出兵。我承認這些國家過去在抵抗外部入侵方麵有一套,可那也是針對過去的傳統對手來說。對於我們來說,這兩國不會比去年北征的時候征服後金更為困難。即便考慮民家的抵抗,是有利可圖的。”

李峰卻說道:“我們不講傳統國家那套政治需求和麵子,拉下臉麵對周邊國家按照現在的國際慣例來搞那當然是好的。可是這些收入全要填進文教的坑麼?師傅要求全國的城鎮搞十年製的普及教育,這個要求是不是有點兒高了?至少,我們不一定要像軍隊那樣搞全住宿製,學費也沒有必要全免。強製要求女孩同男孩一起入校,這合適麼?”

張海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有著自己堅定的看法:“這麼大的投資值得,而且是大規模的投資越盡快鋪開就越好,今年在全國各縣當然難以鋪開,後年也應該全麵普開,越早越好。其他方麵的要求也不能降低。否則我們就不能在六十年左右的有生之年裏的在整個社會培養出新一代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並在整個社會實現真正的全麵革新。你們都是這樣過來的人,難道還不清楚這一點兒麼?”

張海以前曾經為合格教師的問題發愁,但是想起明治維新後時期日本的一些事情也就釋然了:“合格教師不夠,那就用識字的軍人代替,教師同學生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