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前討論火力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敵軍遠沒有後金軍隊那樣從遠射到近戰的威脅能力,從槍到炮都以最大追求殺傷結果為由進行部署。槍銃火力要一支發揮到將敵軍徹底擊退,而射程更遠的火炮則對敗退中的敵軍給予最大限度上的打擊。針對防護水平並不怎麼樣的蒙古各部,最佳的炮火彈藥選擇無疑選擇了輕霰彈。
二十克上下以並不高的初速散射出去的輕霰彈雖然對人馬的殺傷效能很差,但是對於救護能力並不怎樣的這時代的大多數軍隊來說卻可以保證絕大多數敵人的人馬喪失最終的機動力,不論是幾裏還是十幾裏或者幾十裏遠。對於擁有足夠馬匹的近衛營群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那些擁有皮甲防護而沒有被殺傷的敵人在失去了馬匹以後也很難逃脫官兵們的追剿。
十萬枚左右累計以噸計的霰彈如黑夜中的暴風驟雨一般讓超過五千匹敵軍的戰馬再次掛彩負傷。黑暗之中敵軍戰馬的負傷又引起了更大規模的混亂。但不論怎樣,再也沒有敵軍敢於往那遠處隱隱露火光的展開衝擊。多各部落的漠南蒙古大軍在遭受了嚴重的打擊之後害怕那強悍敵軍的追擊,不敢整隊顧及那些失去馬匹的人,一連趁著夜色逃竄出了很遠的距離。
最終收獲果實的戰鬥顯然並沒有結束,黑夜中的戰士們重新給槍銃火力乃至火炮填裝好彈藥後利用陣中的馬匹集中行動展開了對方圓十裏之內殘敵的追殲和掃蕩。
雖然在馬上運用槍銃火力並不方便,不過對於黑暗中孤立的敵軍步兵乃至不少馬匹已經負傷的敵人來說卻足夠了。
漫長的警戒與戰鬥持續到了舊曆十月初三天色亮起來的時候才算完全結束。對於新軍主力部隊來說這是一場奇怪的戰鬥:戰場累計給戰士們造成的傷亡不到百人,戰鬥進行的也很順利,不過追殲草原上那些負傷的敵卻花了很長的時間。
不少敗退與負傷的敵軍並不完全了解新軍主力部隊的厲害,竟然向三娘子城的方向退去並退入城中,這讓張海也多少感到一絲欣慰。
雖然蒙古各部的戰鬥力明顯比後金軍遜色了很多,不過僅僅一千三四百人的獨立近衛營群卻也沒有在夜間的反攻中全殲對手的能力。殘敵這樣的行為無疑可以讓部隊的戰果進一步的擴大。
這一夜的交戰沒有給張海乃至柳香等人帶來多少壓力,張海甚至慶幸敵軍的大規模進攻是意圖對自己所率領的隊伍進行斬首。擁有親衛連加強的整個營群的實力超過敵人的想象。而如果敵軍這樣規模龐大而又選擇在夜晚的進攻作戰是針對其他各旅實力一半的步兵營,後果可能就難以預料了。而經過這一仗給敵軍的嚴重損失,除非殘敵再聯合其他一些蒙古部落乃至後金殘敵,不然就失去了威脅到哪怕普通營群的能力。而對於近衛營群,除非整個草原的力量重新整和並彙同皇太極等人的殘部,不然就再也沒有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