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決戰後金(一)(1 / 2)

從在遼東一帶交戰乃至審訊俘虜的經驗來估計:依據敵人已經暴露出來的旗幟估計,隊伍至少遇到了一個旗規模的敵人,很可能還有更多的敵人沒有暴露出來。

張海覺得自己的指揮水平此時雖然已經有一些上路,但其實更類似蘇區反圍剿時期的一些國民黨軍指揮官或者趙括那樣的人:發現了對方一定規模的部隊就急著去求戰,為了力求速戰速決,根本無法掌握有關敵人的更多的情況。若是指揮和對手同一層次的傳統部隊,這或許就是犯了兵家大忌,很容易險部隊於險境。

可是對於擁有各種優勢的新軍主力部隊來說,在不利的條件下麵臨對手的圍攻僅僅是次好的局麵,至少比讓後金主力回避同自己的決戰,放棄遼東的基本盤逃亡蒙古或者中亞要好的多。因此,張海命令隊伍毫無顧及的向對方靠攏,隻要對手不是想以一部分部隊調著自己在這遼闊的大地上千裏轉進就好。

“不要脫離遼河水源地帶太遠,如果對方畏懼我們退避到距離遼河二百裏以外的地方,隊伍就再追了,可以在夜間再派出一些晝伏夜出的偵察步兵。”張海下令道。

空曠的遼西原野上,遠方的敵人似乎也隱隱的發現了南麵那令人感到不詳的熱氣球。越來越多的偵騎湧了過來。

每個步兵旅的第三營,第四營的六個步兵連在這種情況下組成邊長約三百米左右的三個弧型內部防線;類似三角型;第一,二營兩個比較精銳的六個步兵連部署在各步兵旅隊伍距離前沿百步左右的總計六百米邊長左右的位置上形成十二個以大型排群或半連為單位的火力據點,半連集群的戰士們緊密的排在一起潛伏在地應付著敵軍可能的襲擾,同時自大限度的為後排的步兵留出補充射擊的空間並最大限度的避免誤傷。

以百步為間距的大形排群以看似猛烈而有秩序也注意節約彈藥的齊射來應付那些通常弓弩很不容易對付的中距離上的遊騎目標。實際上在各步兵旅核心內部防線外圍近二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形成了嚴密的火力防區。就算敵人的騎兵以輕箭騷擾戰術都不能有效的威脅到隊伍,便於機動的輕型火炮也難以安全的射擊。

後金精銳偵騎的鎧甲防護能力還是超過了戰士們的想象,當後金偵騎向一個半連排群目標發起衝擊的時候,百步左右在靶場上往往能把鐵甲打穿並讓滾燙的黃金子彈破開內襯鑽入肉體的子彈,似乎完全無法在中遠距離上對付那些後金偵騎身上的雙鐵甲,隻是對那些沒有披甲的馬構成比較嚴重的威脅。在對方遊騎騷擾的時候,新軍六個步兵旅的火炮並沒有發話,見到百步外的距離上拋射的重箭似乎對戰士們沒有什麼威脅的後金集團就開始集中三四百名騎兵針對一個半連步兵排群發起圍攻。

半連的步兵排群八十名左右的官兵往往能夠在第一輪的射擊中就快速打出三百二發子彈,把近半的敵軍打落下馬。並在六七十步乃至三十步左右的距離上分別利用每個人的第二支及第三支四管燧發排槍將進攻的殘餘敵步騎兵給予殲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