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冒險進軍(1 / 2)

舊曆八月下旬剛至,新軍主力還在沈陽城頭休整的時候,張海就收到了有關遼東與後金主力動向的情報,首先傳到隊伍中的還是由海路通過聯絡船與旗語通信傳來的情報。關內的遼東軍主力得到了從滿州傳來的警訊後抽調圍攻青州和京師的部分主力大概三萬人以上,十萬人以下的騎兵或馬隊重新抵達寧遠至錦州一帶的遼西防線。而後金主力一部分停留在距離遼陽城以西並不遠,遼河西岸的西平堡一帶,而另一部分則渡過了遼河似是向老寨一帶的方向趕去。

敵人的動向同隊伍當初所料想的差不多,不過包括劉洪濤與張海在內的不少人還是沒有想到新軍在關內和遼東都表現出了這樣大的勢力,那些關內的敵人竟然還敢跟著滿州主力來湊熱鬧。

“王在晉那些人未必了解在遼東發生了什麼,估計是被欺騙而來的,又或者他們認為滿州能讓出寧錦防線就大有可為。”劉洪濤說道。

遼陽以東山崗上的張海卻陷入了沉思。或許是自己受前世不少小說的影響,隊伍上下總對於關外作戰有一種理想化的期待:即我軍與對方都是集結主力展開正麵的主力會戰,就算對方進行試探性的進攻行動,主力必然也是集結在一起的。

而在實際上:超過十萬人的全軍戰略集團,敵人在謹慎情況下的作戰必然是分成兩路甚至有可能多路。而絕不可能孤注一至的展開行動。建州主力入關的時候,關外的留守力量依然相當龐大且有戰鬥力就是一例。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以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給予對方殲滅性打擊,那就不可能采用守株待兔的理想方式,必須敢於陷自身隊伍於險境,主動的尋求甚至攻擊對方之一部主力才可能有勝算的可能。要想得到極大的作戰利益,所要冒的風險當然也是一種必然。

如果自己所率領的隊伍是一支傳統軍隊,那麼自己很有可能麵臨的情況是被對方的小股部隊所誘惑調動,然後在疲憊不堪的情況下遭遇對手主力的包圍伏擊。

然而隊伍作戰方式乃至作戰能力同冷兵器時代完全不同的變化使得張海並不害怕對方主力針對自己所謂的包圍伏擊,作戰方式的演變使得即便部隊在比較疲憊的情況下依然能擁有相當的戰鬥力。

“直屬重炮團親衛連大部,工兵部隊以及公安軍第五旅留守遼陽,全軍主力炮兵拆解的情況下隻帶一個基數的彈藥準備天色一暗就展開強行軍。”張海最終下定了作戰決心。

為了不讓遼河以東正在從北麵進攻而來的兩黃旗及鑲紅旗主力察覺到新軍主力的動向,在拿下了沈陽之後不敢對遼陽城展開進攻。張海為了誘敵在遼陽城投下了巨本:包括自九歲那年開始就由父親張林親自選拔培養的“影子”替身,親衛連的主力乃至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親衛連所特製的五管燧發排槍乃至最為精良的鎧甲,還有自攻掠遼東以來數量多達兩萬之眾的滿州幼兒及兒童,更不用說工兵團,重炮團乃至隊伍的不少輜重,至少全軍六成的航空火箭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