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近戰實訓(2 / 2)

幾千匹馬聚集起來的巨大衝擊力終於迫使不少兵源及訓練十分優良的主力旅戰士們潰敗起來,不少的戰士在混亂的人群和馬群中倒在地上並被蜂擁的人群或馬群踏過。上千名戰士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了重擊。

如果不是優良的全身板甲與頭盔帶來的良好保護,不論是第五旅的戰士們這樣堅定的麵對馬群還是在整個過程中隻有極個別人在倒地的情況下被馬匹踢中頭部而導致減員性負傷外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

隊伍對訓練過程進行了改進,因為馬群在壓迫下很難保證橫隊,索性就把密集的人牆分為十列,隊伍更密集的布置在兩三裏的範圍呢。同時也以車盾等措施讓馬群隻能沿著邊牆與馬車構成的阻礙向比較窄的正麵發起突擊。

第一天訓練雖然並不成功,但卻讓相當一部分戰士確立了對騎兵群的自信:在完善的鎧甲防護下,即便出現最壞的情況那些馬匹也並不可怕。

接下來的訓練中密集的騾馬群往往撞上擁有足夠縱深的密集人群,在對抗中有了足夠自信的戰士們終於能夠憑借足夠深的隊伍和手中算不上利器的鐵棒抵禦那些馬群,直到那些馬群在督戰的火力下遭受近半規模的傷亡。

這十天的時間裏各個步兵旅通過與馬群的輪番對抗不僅僅樹立了對騎兵的足夠自信,還逐漸樹立起了在肉搏中對自身鎧甲的信任。

作戰中的勇氣並不完全來源於臨戰時的心理素養與勇氣,更來自於敢於犧牲及勇於付出的覺悟。後者除了需要足夠良好且經過考驗的兵源,還需要良好的軍隊環境,軍事主官乃至時間足夠長的政治訓教,這些對於那些新補充入部隊的戰士們都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的,不過通過這近一個月時間不惜成本的高強度訓練,隊伍裏的不少戰士在肉搏和近戰中都得到了更多的鍛煉。尤其是在夏季擔任戰備值班任務並未像出征的四個旅那樣參加過惡戰的馬衝昊所帶領的第五旅及楊波所帶領的第六旅。

除了同那些騾馬群的“肉搏”之外,隊伍還廣泛的展開了散兵線隊形環境下小組與班以內的集群近戰冷兵器之間的對抗。

同不論繁簡總講究“見招拆招”的現代拚刺技術不同,大規模冷兵器的作戰環境下很少有麵對麵單人對單人的搏鬥。類似早年關東軍對抗演習或者類似年輕學生對衝拳一樣的“以亂刺對亂刺”就成為主要的交戰方式。除了勇氣之外,相比現代拚刺術中的格鬥技巧,以攻為主,聽從班長或組長的號令指揮,乃至相互之間的掩護就變的更為重要起來。

與這個時代歐洲的披甲冷兵器實戰技術一樣,在雙方都擁有比較全麵的鎧甲防護的情況下,或者至少己方大部分地方並不畏懼被對手劃中或刺中的情況下,條件反射式的刺準訓練就能大幅度的提高士兵的實戰能力,而不在需要無甲冷兵器交戰中那樣複雜的格鬥技巧。

為了應對戰場上的各種風險及以防意外,在最近一年的作戰中都似乎再也沒有親自參加戰鬥的張海也開始進行實訓起來。

這種實訓當然也不再是單純練習箭術或在重多的敵人中依靠身材力量與防護裝具防無雙的能力。而是針對後金軍的特點時刻躲避對方中弓箭高手射出的弓弩進行斬首暗算的能力。這種躲避訓練往往還要在從事其他事情的情況下進行,以隨時鍛煉應對意外的能力。

在盛夏至初秋的季節裏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的臨戰訓練,讓六個將要準備參加決戰的主力步兵旅中決大部分的弟子及戰士都感到了疲憊。即便是張海自己似乎也是如此。不過這種對抗性的訓練在疲憊之餘也讓官兵們對於將要到來的決戰,信心變的更為充分起來。

“師傅,以如今隊伍上的作戰準備乃至擁有的軟硬實力,還用的著進行全體參戰部隊的誓師動員大會麼?”見到在江北的六合一帶似乎很早的時候工匠們就忙碌著搭建著一些特殊的建築親衛連的宋子悅向張海問道。

“我相信官兵們,但這樣一次臨戰誓師大會還是有必要的。”張海在思索片刻後更為堅定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