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越主鄭梉(1 / 2)

這十裏範圍內的幾百名被強行聚集起來的居民中還有一個人似乎懂得南京官話,雖然同隊伍裏的通用口音大不相同,但是還是能夠大致聽的懂。

“不要看這裏守備薄弱,而且遠離升龍府,其實大軍離此並不遙遠。我們越國同明國的海主們向來井水不犯河水,我們這裏一無金銀二無資色出眾的女子。不知遠道而來的貴方來到這裏想要做什麼?”一名似乎年紀不小的半百老人有些緊張的在王光麵前說道。

“那你可知道,你們所謂的大軍在哪裏?在北麵的升龍府麼?大明現在已經亡,如今中國正統的朝廷是我們大新,京師和應天都已經在我們的控製之中。我們有些事情要向鄭家談談。如果鄭主率領的大軍距此不遠的話,我想我們也就不需要費太多事兒了。”王光說這些口氣似乎極大的話的時候語氣十分自然而平靜,顯示出極的的低氣。

那年近半百的越國老人聽到這樣的話也就不在言語。心說上千精壯的海賊如果糾纏上我越國那還真可能是一大禍患,如果這些人真的能夠在這一帶常駐下來,說不定能為大兵剿滅這股禍患提供機會。至於什麼大新政權?根本沒有聽說過,估計又是什麼造反的海寇自封的吧。

為了在這海上有一個落腳點,王光帶領的第三旅海上支隊的戰士們也像那些歐洲殖民者學習,動員起這附近的數百人力同自己一同開始構築沿海的工事防護體係。

這時候王光等人才發現這附近的村落裏似乎沒有什麼年輕的男人,除了婦女和孩子,就是三十歲以上的中年男子。

“村子裏沒有年輕人麼?”王光問道。

那個被甄別出來通曉一些漢話,似乎是這裏的一名吏員的越南老人對此並不避諱:“村子裏年輕一些的男丁幾個月前都被征發了,據說是天子要重新整軍。”

年近中旬的鄭梉此時並不在升龍府,而是早已率領以“驍勇軍”為核心的六鎮人馬合計兩萬大軍壓到了越國南部距離長山山脈不遠的地方。

相比阮福源那裏,鄭梉治下的人口和兵力三倍於對方,國力上遠遠強出其很多。不過鄭梉也知道進攻國土狹長的南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說越國曆史上同中華等地的衝突往往是全民皆兵最大限度的追求兵力的數量的話。而進攻著擁有山海之險的南方,對精銳主力和兵力質量的要求就大的多。如今這兩萬大軍當中大約一萬兩千人左右幾乎都是維持常備訓的驍勇軍,就算是那些隨軍而來的民夫輔兵往往也都是各縣的民壯當中精選而來的人,可以說是集全國精華雲集於南方了。

夏季即便對於越國來說也並不適合展開大規模的戰鬥,然而經過鄭梉繼位後一兩年左右的籌備,這一問題也不是大問題。糧食難以儲備,儲存期很短,鄭家就在距離邊境不遠的地方建立了不少漁場。還打造了一支規模不大也不小的“水師”隨時準備在遇到硬仗的情況下繞過越中廣平省崢江打開南方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