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他們的戰鬥力大致相當於有少量明軍正規軍的鄉勇?”戰士們問道。
“頂多是民風強悍一些,稍有戰鬥力的鄉勇而已。黎朝軍隊同朝鮮一樣,也習用火器弩箭等投射兵器。對於以投射兵器著稱的我軍來說,這反而未必有太大的壓力。不過現在是多雨季多蚊蟲的夏季,我們在行軍潛伏的時候要有所注意了:據說這越低下南一帶的蚊子能夠輕易的穿透薄衣物,在潛伏的時候要把我們所攜帶的輕紗搭成睡袋一般的蚊帳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侵襲。幹燥的木材不容易獲得,就要把柴劈成薄片或碎片來最大限度的做為煮水消毒的燃料”王光一邊仔細的回憶,一邊對旗船上的官兵們講到。並讓官兵們把紀錄下來分發到其他的船隻上,這些僅僅是做為了應對意外的手段而已。從張海的教育那裏承襲下來的習慣。新軍主力旅部隊營及營以上的軍事主官們大都已經學會了麵對問題的時候從各種不利的情況出發做好準備。
從珠江口大雷州半島至海南一帶即便隻算直線距離也不小於六百裏,不願意在原理海岸線的情況下航行的王光等人所帥領的船隻即便在順風的情況下也不太可能在一晝夜隻內抵達目的了。
小船隊在白天航行的時候還沒有遇到太大的風浪,可不知怎的到了入夜時的時候,東南方向的和風變成了自東北方向而來的急風勁雨。黑暗中的船隻如同漂浮在夜空中的雲層一般起伏不定。曾經在出發前經曆過一些抗眩暈訓練的戰士們在這樣的海況和小船上再也忍受不住,包括王光在內的大部分官兵都開始嘔吐起來,踏板行船也變的異常困難。
好在為了防止船隊在夜間失散,第三旅的官兵們可以說是在出發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些問題。幾十把蠶絲製成的優質風箏線拚接在一起形成十數條能夠相互聯係的線。這樣就算船隻被風雨吹的很散,失散的可能性也近一步降低了。同時,船上也準備好了能夠在風雨來臨的時候逆著風雨釋放的煙火銃炮,以聲音做為相互聯係的手段。為了防止船艙內大量進水,帆布和木架製成的頂蓋被覆覆蓋了征集來的漁船。
充分的準備終於為海上支隊的官兵們帶來了效果,盡管船隊在風雨中不得不停了下來,整支隊伍不得不為了相互之間的聯絡及同風雨的搏鬥忙碌了將近大半個夜裏,可在風雨平息下來的時候經過各船隻間的確認沒有發現有任何一隻船隻失散或是沉沒。
整個白天的激戰和航行再加上半個晚上同風雨的搏鬥讓小船上的戰士們大多精疲力竭,除各船少數連排幹們負責值班警戒外,大部分官兵不得不在風雨逐漸平靜下來的後半夜裏進行了幾個時辰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