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鐵臂合圍(一)(1 / 2)

展開北上進軍的六個旅群中,張海所在的近衛第一旅不但配有獨立重炮團、獨立氣球火箭部隊還擁有戰力強勁的獨立衛部隊及親衛連。

因此為了更方便的進行指揮,另外配屬的治安軍第一步兵旅在大部隊出發後不久與主力分道揚鑣經廬州展開向東的進軍成為“鐵臂合圍”計劃的排頭兵。

按照計劃:治安軍配屬的多個治安軍步兵旅將從多個方向封鎖從淮河控製區兩段至河南及陝南等地的南北方邊緣地帶,並將這些邊緣地帶嚴密控製起來割裂小股殘敵南逃的可能,以使主力部隊進攻北方殘餘的大股敵人的時候不至於漏網。之後治安軍隊伍將由密集的南北方交界向北伸展出具有一定縱深的“治安強化區”“核心治區”,騰出大量的兵力展開向北方地區各縣展開進攻並完成政權接管工作。

舊時“皇權不下縣”或許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在舊王朝即便是開國初期的情況下也根本做不到京師及邊關之外的輔助部隊全都是堪戰且披甲的部隊。讓地方部隊擁有鎧甲,從舊時代的軍事能力及社會組織來說是一件及其危險的事情。

核心武力已經進化的新朝政權並不在意敵人的那些所謂的“鎧甲”,因此也就不在意將控製全國地方的輔助部隊按照過去主力戰兵甚至家丁的標準武裝起來。

哪怕這些部隊的訓練及勇氣並不具有獨特優勢,也至少能憑鎧甲的裝備優勢相當於擁有兩三千丁壯的豪強。在一個縣的境內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沒有難以壓服的武裝了。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聚集在縣城市鎮之上,而是可以進一步以小連或者排為單位駐紮於一些重點的鄉鎮,完成對鄉一級單位的控製。同時,遠離市鎮縣城駐紮於鄉外加配合上完善的兵役製度還可以盡可能低的降低空餉的現象乃至隊伍的墮化。

因為很顯然:如果隊伍官兵的要求是一定身高比例以上特定年紀的人,即便在檢查隊伍的時候雇人冒名頂替的方法也並不好使了。

做為鐵臂合圍“排頭兵”的第一旅依然從連一級開始由上百名近衛部隊挑選出的少年官兵搭建其中高層的指揮構架,還在旅中初步建立了基本的密報機製。

監管控製能力的加強使得這個最早的治安軍步兵旅在經過了五個多月激烈戰場的鍛煉及一一定程度的訓練之後,除了在火器裝備上同主力部隊還有一定差距外,幾乎不遜色於舊時代意義上“精兵”的意義了。

瀕臨南京轄區內廬州地界的固始縣成為治安軍第一旅的首選目標。固始縣位於茫茫方圓數百裏大別山區的北邊,是漫漫大山腳下整個北地都少見的一馬平川的平原之地。雖然距離大山很近,但正如北方的不少地方一樣:平川地區通常並沒有什麼強悍的民風,民眾更容易服從權威,千年前崛起於此的沈氏家族在唐宋元明四朝也因此一直興旺不斷,成為當地極有影響的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