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火器戰兵(2 / 2)

城東的戰鬥曾經十分危急的時候,為了最大限度的給敵人以威懾很多戰士都選擇在臼銃或是槍管中填裝雙份標準的火藥,在多達數萬次的火器射擊也不可避免的帶來至少三十次以上的槍械及臼銃炸膛事故。但卻僅有三名戰士在這種事故中不可恢複式的減員,而大多數人也僅僅是負了很快就能恢複的輕傷甚至沒有受到傷害。了解了這些事實後,火器中隊的戰士們就更傾向於通過多裝藥的方式增加火器的威力,依托城頭發射的很多臼銃即便打不到掩蔽物後的敵人,通常掀起的土石也往往能夠敵人的頭部或者麵部造成傷害。

青州城外的激烈戰鬥在讓城外的明軍付出了近一成的嚴重傷亡損失後終於緩和下來。在短時間內拿下南京堅城已經無望的情況下,何如賓並不願意在還沒有突破城防的時候就消耗掉大軍的大半士氣。南京這樣的大城顯然並非方圓幾裏的府城可比,即便拿下了城頭也不可能單憑炮火就控製全城,還要麵臨嚴酷的城防戰。

甚至,從北方傳來的消息說北上的新軍主力擁有在水路上可以用奇快的速度行軍的船隻,隨時可能從北方回援的威脅也讓何如賓在遭受了最初的挫折後有些猶疑不定,隻得在城下構築土壘與城頭對峙起來,準備在後方打造了足夠攻城器具的情況集中起來同精兵結合起來將南京城一股而下。

盛夏的南方連續多雲無雨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陰蒙蒙的細雨在立秋來臨之前又連綿不斷的下了起來。曾經在雨天遭受過挫折的敵人再也沒有對城頭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了。

城下百步之外的營壘上擁有眾多兵力的敵人原本以為是安全的。除非是張海那樣的神箭手,誰又能在百步的距離上哪怕以十分之一的命中率有些威脅頭靶大小的目標呢?所謂的百步穿楊不過是傳說中才存在而已。

起初的時候每當城頭的戰士門以輕型燧發槍開槍射擊的時候,子彈總要在大致五分之二秒的時間內才能抵達目標附近。即便是用黃金子彈在那個距離上也要把槍口對準目標半個身高以上的上方開火。

黃金子彈帶來不小的優越性,使的在擁有合格射速的情況下長管身滑膛槍的精度也比18世的西方燧發槍擁有不小的精度優勢。但在150米左右的距離上還是無法同現代步槍彈相提並論,滑膛彈丸的自然誤差範圍在那個距離上雖然足以命中箭靶,卻比現代全身靶的範圍都還打。第一組在進行開火的時候為了斃傷一個敵人往往要花費四五十發子彈和價值上百兩銀子的黃金彈丸,一時間不少敵人的軍官為了用士兵們的死傷為自己換取黃金,命令前沿壕溝工事內更多軍兵們負責露頭觀察甚至開火引誘,以圖換取那金子製成的彈丸。

“不能在這樣下去了!”見到遠處敵人的反應,第一營營長石壘下頂決心要改變黃金彈燧發火槍的運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