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理創傷(1 / 2)

“要不要趁天黑之前對潰敗的敵人展開追擊?”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就有弟子疑問道。

當張海在大戰之後感覺到身穿鎧甲的情況下,午後的陽光似乎還是有些溫熱,就暫時放下了這個打算。

雖然這些年來的北方的初秋並不像尋常情況下那樣如夏季一般炎熱,但各種蚊蠅顯然還沒有停止活動。如果不注意處理好戰場,可能就要麵臨大疫的考驗。

因此為了盡可能穩妥的處理好那些死去的人馬屍體,避免瘟疫的傳播,隊伍在短暫大戰之後依然忙碌了很長時間。在城外忙碌完這些活的時候,哪怕訓練有素的新軍戰兵營的戰士們也已經感到有些疲憊了。

“大家吃的下飯麼?有沒有嘔吐的感覺?還有體虛、胃疼、困倦這些現象?要是再有身體腫脹的話,那麼恭喜你,你懷上了.”大戰之後的的晚飯上,近衛第一營的各連連長們故意向各連的戰士們笑著詢問道。

這個不算黃的段子卻引的不少戰士有些心裏發虛,但也隻能裝做若無其事一般。被懷疑為孕婦那倒是次要的,有些人已經反應過來:這些現象顯然就是男人在經曆過戰場之後的輕微心理創傷綜合症的早期征兆,性質稍微嚴重些的就會有這些如同疲勞一般的反應。但雖然彼此相互了解卻又樂觀處之的態度還是使人們的心情輕鬆了不少。

即便在傷兵營,負傷的戰士們也一邊按照早先的要求盡可能的忍受著疼痛不要發出可能感染其他人的聲音,一邊觀看李峰等人近一年的時間以來新培訓的藝術人所講解的似是評書一般的內容。

張海不由於的感歎任何心理創傷最好的治療方法都是相互理解而又積極的環境。如果從經曆戰場的強度來說,整個世界曆史上都沒有沒有幾個例子比二戰時期的蘇聯和德國所經曆的那場戰爭更為劇烈而又犧牲慘重。但戰後這兩個國家卻開啟了時間將近一代人積極而又快速進步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多數參戰國帶來沉重災難的同時卻沒有留下像一戰那樣的心理陰影,很大程度上就是社會進步帶來的積極的環境醫治了大多數人的心理創傷。想必當年朝鮮戰爭相比越南戰爭成為美國人所“遺忘的戰爭”也同整個五十年代美國社會蓬勃向上的保守主義社會環境有關。

然而,也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不少最終被搶救過來的重傷員在醒來的時候卻有些沉默不語。一個因為在戰鬥中裝藥過多導致炸膛失明的十四五歲的少年戰士還有些悲傷的低聲哭了起來。想到自己可能麵臨的未來,這哭聲當然沒有遭到周圍眾人的不理解與鄙視。

“哭什麼?是怕找不到媳婦麼?”張海知道越安慰越會加重哭泣之中的人心中的悲傷的道理,有些樂觀般的笑道。

“我信任隊伍,也信任包括聖使在內的所有人。可我還是.還是不知道今後該怎麼辦.”小戰士終於鼓起勇氣有些坦誠的說道。

張海想了想便對那個戰士說道:“在天界天帝的指引下感受另外一個世界的時候,我曾經聽說過一個女子,她自記事起就沒有見過光明,不僅如此,她還聽不到聲音。因為記事就聽不到聲音也看不到嘴型還不會說話。是靠觸摸還有一位蒙師對他動作的猜測才逐步學會了與人交流,並最終通過用手去感受吸氣和吐氣的不同乃至說話時嘴型的變化逐步學會了說話。她後來成為了一名天下知名的學者.”張海雖然隻有隻言片語的描述,但字裏行間卻透露出這一過程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