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拋射彈坑(2 / 2)

然而,當第二天黎明來臨的時候,城內的敵人似乎沒有溜出城頭準備集結的跡象,直到天色似乎已經開始亮起來,負責外圍巡邏的遊騎已經發現了趁夜部署在城東大營東部張海等人隊伍的時候。

就在楊國柱虎大威等人開始疑惑並隨後開始傳令各營整隊,準備首先對城外張海等人發動大規模圍攻的時候。如同夏季下雨前一般的滾滾雷聲似乎在東城頭的方向上傳了過來。

那是部署在城東大營直對麵的東城頭上的戰士們早已把城頭凍土泥坑中插著的圓木棒拔了出來,就形成了近萬個規整的洞口。裝好火藥六兩鉛彈連同後用火藥粉及棉線製成的導火索一起塞進去就成了最簡單而臨時的“臼銃”

一般投石雷拋射坑或工兵發射炸藥包的“沒良心坑”因為土質不夠結實的緣故最多隻能把彈藥發射到最遠三百米左右的距離。而如果是在堅固並且冰凍起來的凍土泥上,則可以按小型床弩一般的初速把重鉛彈發射到七百米遠。

那些為了節省重量的兩斤左右的小型臼銃也用尋常的凍土來加固銃身,則在第一輪有準備的射擊中同樣可以把重彈拋射到五百步以外的距離上。

就這樣,近二百米範圍一千平米左右的城頭上一萬個拋彈坑一次就把近萬枚六兩鉛彈拋到了出忽城外敵人意料的距離上。留在城內的兩千五百支經過凍土箱架加固的臼銃還有張海等人所在的隊伍所攜帶的五千支插在凍土中發射的臼銃也把七八千枚鉛彈一次型的發射了出去。

這些從數百步的距離上用簡易方法增程拋射來的鉛彈雖然誤差範圍大到了以公頃計的地步,但對於連營四五公頃以標準防禦陣型紮營的城外敵人大營來說卻已經完全足夠了。

<<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原則所要求一個營在防禦中的麵積不過方圓六七十步,攜帶不少馬匹連營駐紮的明軍也達到了每三四平米左右一個,一個人的投影麵積大約零點六平米。考慮到重複殺傷,殺傷率也達到了七分之一。如黑霧般蝗蟲一樣飛來的一萬七千五百枚六兩鉛彈幾乎在短短不過幾十秒的時間內就殺傷了包括千餘輔兵在內的兩千五百餘人,原本兩萬餘人越越欲試準備集結隊伍出戰的城東大營在猛烈的殺傷之下一下就陷入了混亂之中。

拔出臼銃後的張海等人所率領的隊伍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向城頭預定集結地發起了衝擊,因為必須在早已做好準備的青州南北之敵趕過來之前完成與城頭主力的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