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真正厚道親民的好領導走了——懷念朱厚澤部長(1 / 1)

朱厚澤是位高官,又是我的老朋友,回想起每逢一見麵就無話不談,都有“他鄉遇故知”的親近感覺。

當年我們中國科學技術講學團,請他到會,他總能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說說笑笑,誰都不會想到他曾是貴州省和中宣部這樣重要省部級部門的一把手。甚至後來還有人傳說,他是耀邦同誌物色的接班人。從耀邦同誌到厚澤同誌,真是一脈相承——正直、厚道、親民。

有一次,他請我到他家去。我初到中央大領導家裏難免顯得拘束,他就把我帶到他的書房裏,指著書架說:“你看,這裏還放著你寫的書呢!”當時,我的激動難以言表……而且一下子,就把我們之間本很嚴肅的領導與群眾的關係拉近了,並很快成為了朋友。

當我在他家客廳,看到我所敬仰的領袖胡耀邦同誌的大照片,便一下子就想起耀邦主持中科院工作時,曾到所屬所有研究所去看望大家——據稱曆屆中科院一把手,隻有他做到了。

那是一個夏天,很熱的天氣,我穿著背心低頭寫東西。不同尋常的講話聲音使我一抬頭就看到耀邦同誌,我馬上拿起襯衫要穿上,袖子還沒伸進去,耀邦同誌立即伸手扶住我,說:我是來看望你們的……那一刻,我真是受寵若驚。

耀邦同誌的親民作風,在厚澤同誌身上可謂克隆再現。即使他在擔任中宣部部長期間,我們在他身上看到的也隻是關愛的友情,而沒有居高臨下的官氣和架子。我多麼期望中國的公務員,都能有像他一樣的親民作風啊!每當我看到城管的“小幹部”——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他們——從小汽車或大摩托上下來,威風凜凜地把臨街叫賣的攤販趕得滿街跑,還把蔬菜水果踩碎的情景,還有什麼親情可言?!

據稱,朱厚澤同誌到中宣部上任半年多裏,隻搞調查研究,從不居高指示講話。後來在一次文化部廳局長會上,即在文革結束十周年之際,他果敢地提出了對不同意見要“寬鬆、寬容、寬厚”、“不能以言治罪”的“三寬”政策,很博廣大知識分子的歡迎。

作為領導的素質,他是優秀的,卓越的。他具有親民、誠懇、樸實、實事求是、極端負責任的優秀傳統幹部作風。而且他能獨立思考、慎言篤行。與很多傳統幹部不同的是,他講話從不用稿子,出口成章,邏輯嚴謹。他的每次談話,你都能感受到他的謹慎好學、勤於思考,不隨波逐流、且嚴以律己的學風所感動。有一次,我問他:您離開貴州後,接您班的正是胡錦濤同誌,您對他有何印象?他當即告訴我:他比我強!他到貴州第一天與機關同誌見麵,第二天拜訪老領導,第三天下鄉調查民情。我到中央工作,認為隻對耀邦同誌負責,沒有及時去傾聽老前輩們的意見,這是我的一個錯誤。他這幾句話,至今言猶在耳。

後來,我請他去吉林、海南講學,他講課很受歡迎,口才好,闡述深刻。課後,大家知道他曾是中宣部部長,都很驚訝——離他們心目中隻講原則套話,或隻傳達上級指示的宣傳部長相去甚遠!而且他攝影藝術高超,我看到他在西南洱海邊拍攝的作品:夕陽下一條扁舟靜謐地飄蕩,讓我仿佛感受了一種油畫風情。我說你是名副其實的攝影藝術家!他滿意地笑了。我知道他陶醉在他創作的藝術創作之中了。

我最後與厚澤同誌見麵,是今年春節過後。那時他精神還很好,還那麼健談,從國內外形勢到國家政策無所不包,他已重病在身,還在關注國家、民族的大事,但談到自己的病情卻一句帶過——這讓我深受感動。他對民企表示同情,對當今特殊利益集團的形成與發展感到擔憂。在我臨走時,他又概括了我們30年的改革:“從國家回歸社會,從官方回到民間”,可謂異常深刻!在那次談話中,他對“中國管理模式”的關注與思考,尤其令我信服。我當即表示:在成思危同誌領導下,我們要組織大家研究討論這一問題。他很高興。

如今噩耗傳來,大地空寂,我將默默地去做他未竟的事業,組織好“中國模式的研究”,也算我為紀念他的離世所寫的碑記吧……朱老,你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