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文化:盜不走的法寶(3)(2 / 2)

舍棄是一種前進

良好經營文化可以讓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基礎,企業上下在一種和諧上進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另一方麵,一些企業在生存和競爭的壓力下,變得異常功利,其趨利心理占據某種絕對上風。人們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結果隻顧眼前,丟掉了未來發展。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舍近求遠是最明智的抉擇,這是企業文化對企業本身的一種揚棄行為,目的是為了更持久地發展。

反省自己

企業存在的價值在於謀求利益,但是我們不僅應該關注暫時利益,而且必須把握未來利益。過去國人走過不講市場經濟的時代,結果栽了非常大的跟頭,但是,一些企業卻一下子又跳到另一個極端。其實,培育眼前和未來市場,對企業可謂同等重要,任何這方麵的偏頗都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害。對企業而言,發展與否不取決於對消費需求一時的滿足,而在於對未來需求的實現。

對於市場的定位需要創業者將目光放遠,在市場中把握競爭的內涵,這需要對自身不斷重新審視。我們常常不是被競爭對手打敗,而是總被自己打敗。競爭中的優劣是相對的,自己想勝就要比別人做得更好,能力更強。對創業者來說,假若隻注意別人的劣勢,而忽視自己優點的發揮,就沒有了贏取勝利的資本。而且,如果我們一味分析別人而不是充實自己,就沒有了發展動力。

治亂相間

企業是以市場為導向並且滿足某種社會需求,最終為了獲取利潤從而組織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相對獨立的單位。企業麵臨的市場,可以說瞬息萬變,必須善於取舍,依靠自身對外界調整適應才能不被淘汰。企業總是在大治和大亂中尋找最佳模式,其通常軌跡是平衡——不平衡——平衡。這個過程,許多時候某方麵的放棄倒是為了前進做出了犧牲,是為了更快速地尋找適合的經營選擇。

麵對複雜環境,我們最要緊的問題在於保持平和心態。既敢於在順境中乘勝追擊,又能夠在逆境中適當調節,這是一種商業素質。我們絕不可以親手織一張大網,被曆史輝煌迷眩,實則無異於自縛手足,這通常是創業者在事業起初階段經常犯的錯誤。樹立健康的企業文化意識,將人們從過去狹隘的,互相爭鬥的圈子中解放出來,企業文化任何一點付出都存在最進步的意義。

有破有立

經營文化也有生命周期,其產生、成熟與衰落不可逆轉,創業者必須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情況進行取舍,特別是揚棄不合時宜的地方,創建合乎趨勢的嶄新內容。對創業者來說,有破有立,與時俱進,是企業文化保持持續不衰的根本動力。固步自封,不求上進,導致企業落後別人;頑固保守,不願變革,導致企業難以競爭。企業必須不斷謀求自身的強大,才能適應挑戰。在優勝劣汰的市場中,任何企業真正敵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一個健康的企業文化,其一是向上,其二是積極。有了向上的動力,企業通過追求進步增強了實力,將自己的缺陷一點一點改掉。企業文化充滿積極因素,能夠包容一切,特別是吸人之長,總會存在成功的機會。我們往往心態難以公正,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都變成視野中的盲區,因而將有破有立的原則丟在腦後,犯了一個又一個錯誤。相反,一些明智者正是由於這方麵做得很好獲得了成功。

反敗為勝

經營文化依附於企業和社會,是企業在社會競爭中的產物。所以,企業文化本身總會經曆失敗和成功的錘煉和洗禮,如何反敗為勝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一切成功企業總是在失敗中不斷摸索,善於利用失敗的積極方麵,而將失敗的消極方麵最大地克服。經營中的失敗,正好考驗企業文化是否有反敗為勝的能力。

在競爭中,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讓所有員工感到失敗和挫折並不可怕,到處都有絕路逢生的機會。對創業者而言,隻要有足夠的勇力、毅力和膽識,反敗為勝總會讓自己失之東隅,收之桑梓,精明的商人,常常在失敗麵前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們更關注的是下一次是否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