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給天看
讀一本名為《佐賀的超級阿嬤》的書,閱讀時的心情一如第一次看到《單車失竊記》,差異隻是前者輕快明亮,後者凝重深沉;前者的主角是阿嬤,後者的主角是爸爸。阿嬤以逆來順受、樂觀包容的方式麵對貧窮,爸爸則選擇以無力的報複麵對困境。同樣的時代,同樣是戰敗國,麵對同樣的貧窮與生存,卻有不同的態度,差異仿佛無關國籍,隻在性別。
讓我們一起想象:1946年夏的某一天,戰爭結束不久,意大利,一個父親牽著兒子的手滿街找腳踏車;同時,在日本佐賀,有一個阿嬤在河邊撈完從上遊市場漂流下來的菜葉後,開心地回家,她的腰間綁著一根繩子,上麵吊著一塊磁鐵,一路上,一些鐵釘鐵片就往磁鐵上集中。
傍晚,當意大利的爸爸不顧兒子的哀求,撬開別人腳踏車的鎖時,日本的阿嬤正從磁鐵上取下一堆廢鐵,笑逐顏開。當意大利的小孩驚慌無奈地看著爸爸被眾人責打、嘲弄的時候,日本的孫子卻看到阿嬤得意地跟他說:“晚上有野菜可以吃,是河流免費運送來的!”
閱讀最大的樂趣無非是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互交換印證。讀完最大的感想是,我母親說:再艱苦也要笑給天看。而佐賀的阿嬤更犀利,她是: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