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檔案局(館)人員編製、內設機構與職能配置相關文獻計量分析(1 / 2)

檔案局(館)人員編製、內設機構與職能配置相關文獻計量分析

調查報告

作者:張曉培

摘要:對以中國知網(CNKI)為樣本池,以題名為檢索項的檢索樣本進行計量分析,檔案局(館)人員編製、內設機構與職能配置相關文獻研究特點主要有:文獻來源集中在檔案類報刊;政報消息報道多,研究類文獻少;學科聚集度高;時間跨度大;年度文獻數量多少與曆次機構改革在時間上正相關;作者與機構比較分散,但機構類型相對集中等特點。這種情況應當引起理論界的關注與重視。

關鍵詞:檔案局;檔案館;編製;機構;職能;配置

1研究樣本抽取

以中國知網(CNKI)為樣本池,以題名為檢索項,以(“檔案局”並且“編製”)或者(“檔案局”並且“機構”)、或者(“檔案局”並且“職能”)、或者(“檔案局”並且“配置”)、(“檔案館”並且“編製”)或者(“檔案館”並且“機構”)、或者(“檔案館”並且“職能”)、或者(“檔案館”並且“配置”)為檢索條件,共檢索出212篇文獻,以此為研究樣本,進行計量分析。

2研究指標與數據

研究選擇文獻來源學科、發表年度、作者、機構、報刊來源5個指標作為分析的指標項。

2.1學科分布。212篇文獻涉及14個不同學科,各學科文獻數及占比情況。

檔案學文獻數量與占比數均為最高。其次是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2個學科。文獻的使用頻次合計數超過實際文獻數11篇,文獻的學科交叉率為5.19%。

2.2文獻發表年度。最早的相關文獻,發表於1956年,最高時年發表文獻19篇,最低時年發表文獻1篇,平均年發表文獻6篇。

1978年之後,中央及地方黨政機關先後於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進行了四次機構改革。除了1988年,其他三次與中央及地方黨政機關改革相吻合。

2.3作者分布。212篇文獻中,作者署名的154篇,第一作者153位,第二作者29位,第三作者3位,作者共計176位。發表2篇文獻以上的作者12位,占作者總數的6.82%;發表文獻25篇,占全部署名文獻的16.23%。合作文獻29篇,占全部署名文獻的18.83%;2人合作的26篇,3人合作的3篇。作者個人合作率接近1/5。

2.4機構分布。212篇文獻中,機構署名的63篇,占29.71%。其中第一署名機構55個,第二署名機構3個,共計署名機構58個。發表2篇文獻以上的機構6個,占署名機構的10.34%;發表文獻17篇,占全部機構署名文獻的26.98%。合作文獻3篇,僅占全部63篇文獻的4.76%,均為2個機構合作。機構合作率隻有不到5%,顯著低於個人之間的合作率。

2.5文獻報刊來源分布。212篇文獻來自59種報刊。平均每種期刊刊載文獻3.6篇。發表3篇文獻以上的報刊有18種,占全部59種報刊的30.5%;發表文獻166篇,占全部212篇文獻的78.3%。

3結論與分析

3.1文獻來源集中在檔案類報刊。212篇文獻中,報紙與期刊文獻數達到了210篇,占99%,是文獻來源的絕對主體。會議論文隻有2篇,僅占1%。在報刊中,檔案類報刊成為主導。在全部59種報刊中,檔案類期刊27種,占45.76%;發表文獻174篇,占文獻總數的82.1%。發表3篇文獻以上的18種期刊中,檔案類期刊17種,占94.44%;發表文獻160篇,占96.38%。這說明檔案類報刊是報道、研究該研究的主要媒體。